「你是替店里采买?」
「是。」
「可你不买羊肉?」
「正是。」
岂有此理!
猪肉在宋朝是低贱之物,二十多年后,被贬黄州的苏轼会写下一篇《蒸猪头颂》,诗云:「黄豕贱如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然后便捣鼓出东坡肉为猪肉代言。
东京城内更是如此,宋太祖早在开国之初就定下规矩:「饮食不贵异味,御厨止用羊肉。」士大夫也「不以彘为膳」,猪肉是给穷人吃的,富人只吃羊肉。
这股贵羊贱猪的风潮自上而下,自宫廷到民间,最终影响了整个社会。
餐饮业以市场为导向,消费者热衷羊肉,厨师自然拼了命地研发以羊肉为主的美食。
所以各大酒楼和食店鲜有卖猪肉的,就算卖,也不会是主菜,而是用作浇头和馅料。
可即便如此,猪肉仍然是宋朝市占率排第一的肉食,毕竟穷人才是沉默的大多数。
只是穷人不太会做,也没精力琢磨,多是往锅内一扔,炖熟了便吃,想也知道不可能好吃。
曹屠户不理解,一个开店的采买猪肉作甚?
原因很简单:猪肉便宜啊!
羊肉一斤一二百文,猪肉一斤六七十文,最近甚至降到了六十文以下。
吴铭又不是傻子,稍微算一下就知道,不是宋朝的羊肉他买不起,而是现代的羊肉更有性价比!
这样说是不是有点太low了?
那他换个说法。
曹屠户永远不会理解,吴铭要做的正是二十多年后的苏轼会做的事,而且更进一步:他要扭转宋人对猪肉的偏见,他要让天底下所有人都知道,猪肉也可以很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