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话说的……人家确实见多识广,咱不服不行。」
陈桂彦翻出徐川的微信,将吴叔发来的照片转发给他。
两人是在好吃嘴论坛上认识的,徐川是五星老饕,坛子里的元老级人物,距离最高等级只半步之遥。据说他早就可以渡劫,只因嫌美食家这个称号俗气,故而卡着境界迟迟不飞升。
陈桂彦之所以邀请他,倒不是因为两人的关系有多铁,主要是因为徐川对宋时的饮食文化颇有研究。
不多时,便收到对方的回复:「宋菜?主推酒炊淮白鱼的倒是不多见,哪家店啊?」
淮白鱼?
陈桂彦还以为自己看错了,又点开照片看了眼,确认是酒炊白鱼无误。
他没有深究,把前因后果简单说了一遍,邀请对方中午同往。
「这种苍蝇馆子,多半是在哪本地摊文学上看了点野史,便偷了个菜名弄出个噱头来,你还真以为老板懂宋菜啊?」
陈桂彦多少有些不快,耐着性子打字:「师傅的手艺没得说,哪怕不为宋菜,只为尝鲜,也值得一去。」
「成,左右无事,那便走一趟。」
……
吴建军没想到小陈十一点半就来了,赶紧退出游戏,起身去迎:「今天这幺早?」
「今天轮休,不上班。」
陈桂彦特意选在这个时间点来,以避开中午的用餐高峰期。
三人鱼贯而入,徐川走在最后,刚一进店便被挂在墙上的两幅书法吸引了目光,驻足凝视片刻后,笑道:「仿得不错!可惜,仿得不全。」
陈桂彦的妻子王倩擡头扫了眼:「这不是苏东坡的《老饕赋》幺?」
陈桂彦以前倒没留意过这两幅书法,此时也仔细瞧了瞧,迟疑道:「下笔似乎也是模仿苏东坡的行书风格?」
「正是!写这两幅字该是位书法名家,可惜,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徐川也不管陈、王是否感兴趣,自顾自地说:「庖丁鼓刀,易牙烹熬在这个八字虽是《老饕赋》的开篇,可第一次出现是在嘉祐元年苏轼、苏辙赴京赶考时。兄弟俩于一食肆中各题写了其中一句,以抵饭钱。所以题此联,上下两句应该用不同的行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