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铭知道老梅所言不虚。
行会即由同行业的从业者相互联合起来组成的工商业组织,该制度起于隋唐,到了宋朝,官方色彩已大大减弱,渐渐演变成行商们抱团与官府互动和博弈的自发性组织。
而官府之所以容忍甚至支持这样的民间组织,无非是想藉助它们对规模庞大、数量众多、内容各异的商户进行有效的监管,尤其是以较低的行政成本顺利完成赋役收缴和科配分摊。
正所谓团结就是力量,由于行会组织严密、管理良好,又善于同官府打交道,因此入行会有许多好处;反之,那些不愿入行的散商不仅难以对抗官府的不合理盘剥,还会遭受同行的打压排挤。
吴铭的确有意入行,只是入行须一次性缴纳一笔入行钱,之后每月还需缴付「行例」,类似今天的会员费。
前几日他问过刘牙郎,得知川饭行会的入行钱为五贯足陌,行例为每月一陌。这可不是一笔小钱,他现在的全部积蓄也才5500余文而已。
梅尧臣作为国子监直讲本应维护官府科索,此刻出言提醒实出于二人的私谊。
吴铭郑重行礼:「多谢梅公提点,小子确有此意。」
又试探道:「若各食行皆不从此令,又当如何?」
梅尧臣搁下茶盏,淡笑道:「昨日翼之兄(胡瑗)与我在永叔府上相叙,我三人及众师生已联名上书,奏明此事。今上素以仁德治世,依老朽浅见,或将按市价结钱。」
吴铭等的就是这句话:「若真如梅公所言,朝廷愿结钱购食,小店该如何承揽这差事?」
梅尧臣疏眉轻挑:「吴掌柜有意供膳国子监?」
「有钱可赚的买卖,自然心动。」吴铭坦然承认,「还望梅公牵线搭桥。」
「原是为此。」
梅尧臣恍然:「吴掌柜手艺精湛,若得吴记川饭供膳自是师生之幸,于情于理,老朽自当力荐。然则,此事须经官府摊派,食行统筹,吴掌柜若不入行,老朽纵是磨破嘴皮,亦无济于事……」
吴铭立刻表态:「引荐之恩已铭感五内,不敢再劳梅公费心。实不相瞒,小子今日才备足行例,入行之事稍时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