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不久,他曾拿着张、雷二公(张方平和雷简夫)的引荐信谒见韩相公,投了文章却未得接见,正有些心灰意冷,不料数日后,竟有幸受邀与诸公同桌共饮。
韩琦、文彦博、富弼、刘、王尧臣、欧阳修、曾公亮老苏环视全场,不禁满志,只觉蛰伏五十载,终要一鸣惊人。
其实早在这之前,欧阳修已将苏洵的文章荐于朝臣,对其赞誉有加。
老苏此时在朝堂中已有文名,连韩琦也「甚称其文」。
但韩琦对待苏洵的态度和欧阳修有很大不同,后者希望朝廷能重用苏洵,频频上书举荐,前者则是「称其文,礼其人,而不用其言。」虽然赏识老苏的为人和文章,却并不打算采纳他的主张。
苏洵哪里知晓其中缘由,见诸公在场,恨不得直抒胸中丘壑,大谈经世之道,到底是忍住了。
佳节宴饮,美食当前,不宜评议时政,宴后再说也不迟。
新客到店必经之流程:上餐具!
在座俱是位高权重之人,最年轻的也已年近半百,早已喜怒不形于色,见孙福呈上一等琉璃杯,并未惊失态,只是大感意外。
因醉翁最喜向旁人推荐自已钟意的人和物,且常有夸饰之语,众人原本便存着几分疑虑,抵达时见店小且陋,不免大失所望,甚至觉得屈尊于此,有失身份。
此刻不禁生出几分期待来。
「春兰秋菊、卤味拼盘一—」
先上开胃的凉菜。
韩琦笑道:「旁的暂且不论,此间的卤肉堪称一绝,诸公请尝。」
众人纷纷动筷,喷香软糯的卤肉入口,心底的那点疑虑雾时烟消云散,真香啊!
厨房里,吴铭将备好的菜料逐一下锅烹制。
雅间的菜品早已定下,因此可以提前备料,出餐相对快。
蟹酿橙、葱爆羊肉、蒜烧肚条、菊花豆腐锦儿按吴掌柜的吩咐,不时用勺留起原汤汁从上而下浇入一品锅中,渗透其味,待煨煮入味,撒上少许蒜叶,加盖。
「走菜一」
雅间里鸦雀无声。
众人瞪着碗中那朵盛放的白菊,纵使早过了喜怒形于色的年龄,此时也禁不住相顾惊叹。
在座皆非贪享口腹私欲之人,尤其到了这个岁数,食欲也有所下降。
今日才发觉,并非食欲有所下降,而是到了这个岁数,天底下的美味珍已几近尝遍,再难有令人唇齿一新、回味无穷的肴。
这位吴掌柜却做到了。
且不是某一道菜,而是每一道菜都做到了。
众人甚至无暇闲聊,只来得及称赞感慨几句,便又有新菜呈上,忙不迭举箸品尝。
欧阳永叔每每宣称御厨烹制的菜肴较之吴掌柜弗如远甚,众人嘴上不说,心里颇有些不以为然。
并非所有在大内做饭的疱厨都叫御厨,事实上,皇宫里有许多厨房,各有分工,专为王公大臣做饭的叫「堂厨」,专为翰林学士做饭的叫「翰林司」,这些庵厨已是行内顶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