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有高大宏伟的乐棚一处,即教坊司、钧容直、民间优伶演出之地。
宣德楼下设有露台一所,以彩带装饰栏杆,露台两边有禁卫兵士排列守卫,尽皆身着锦袍、噗头上插着天子所赐绢花,面朝乐棚而立。露台下早已挤满黑压压的人群。
兄弟二人生于蜀地,何曾见过如此富丽宏大的阵仗?
心中感叹:东京物华天宝,繁华鼎盛,果真远非他州可比!
苏洵从儿子口中得知吴掌柜亦受邀在此设摊,三人遂在御街两侧摊位间仔细寻找。
自西至东挨家搜寻,却未见吴掌柜的踪影。
苏辙大失所望,挪输道:「早知哥哥言出必反,我又何必白白怀有期待!」
「不应该啊——」苏轼亦百思不解,「容直兄分明言之凿凿—
三苏寻人未果,只得回到宣德楼下棘盆外驻足。
人群中陡然爆发一阵骚动,有人高喊:「官家驾临宣德楼了!」
众皆昂首瞻仰天颜。
父子三人亦仰头朝宣德楼上望去。
只见悬垂于门楼外的黄绢已高高卷起,帘内正中,设一黄罗惟慢所罩的彩棚,内里居中便是御座。
苏轼极目远望,只依稀可见一袭红袍身影端坐其上,却看不分明,似乎正微微侧首,同侍立在旁的近侍低声言语。
御街之上,万千百姓如浪涌动。
楼下与宴的庶民代表、宗室外戚,皆肃立仰瞻;后排的士庶男女则奋力脚,更有甚者攀上同伴肩背,或寻高处土堆、石,只为争睹圣颜。
一时间,人头赞动,万颈昂然。
那近侍躬身退下,应是传令去了。
不多时,便见一名传令官疾奔至彩门前。
要时间,似有上百面铜锣齐齐敲响。
「眶—」
声量足以振聋发,竟压过了喧嚣的人声,全场为之一静。
候在彩门前的官吏立即抓住红绸一角,奋力扯下!
红绸飘落,笼在绸布下的巨大朱漆金边匾额现出真容,上书六个饱满雄浑的金字:
「嘉祐与民同乐!」
人群之中,似有默契般,突然响起激昂的高呼:「万岁!」
其中一声高呼恰在三苏身旁爆发,兄弟俩猝不及防,均吓一大跳。
苏洵虽也是一激灵,面上仍维持着长者的淡然,压低声音道:「莫惊,这些是朝廷的人,目的在于引领万民山呼万岁正如今天的气氛组,简称「托」。
话音未落,这呼声已将人群中积蓄已久的狂热引爆一「万岁!」
「万岁!」
「万岁!」
万岁声浪以宣德楼为中心,层层叠叠,向四面八方冲击开来,直传到吴记川饭的摊前吴铭只觉耳膜嗡嗡作响,李二郎和孙福已被这声浪挟裹,不由自主地随着人群振臂高呼。
倒未必真有祝颂之意,不过是喊爽罢了,一如「雄起」、「加油」等口号。
此情此景,吴铭忍不住望向宣德楼,心想如果换作自己坐在楼上,俯望万民山呼万岁,现在一定爽翻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