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那捡球的仆役亦领着曹佾一家行来。
晏几道三人立时行礼问候。
曹佾并不识得这几个后生,只微微颔首,目光随即落到餐车上,心神早被香气勾走。
那日赐酺盛会,他亦在宣德楼上陪宴,当时便对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吴记川饭生出极大的兴趣,今日恰逢对方自府前路过,岂容错过?
当即叫上家里的孩童出门。
六个小孩儿盯着红彤彤的冰糖葫芦挪不开眼,各要了一串,吃得眉开眼笑。
本着先来后到的原则,吴铭先为小晏三人烹制蛋烘糕,紧跟着招待曹国舅。
晏几道拿到五个素馅蛋烘糕,迫不及待地品尝。一口咬下,酸甜果香瞬间盈满唇齿,此味前所未尝,端的清新鲜活,教人唇齿一新!
沈廉叔笑问:「如何?」
晏几道将五个蛋烘糕各尝一口,由衷赞道:「诸多花样,真真吃不腻!倘若吴掌柜于寒舍掌灶,纵使餐餐茹素,晏某亦甘之如饴!」
曹佾尝罢蛋烘糕亦赞不绝口,闻言打趣道:「小友年未弱冠,想得倒美!吴掌柜连御厨之职尚且固辞不就,岂肯屈就私宅?莫说吴掌柜不应,便是官家知晓,怕也断然不允。」
众皆莞尔。
眼见行人又有围聚之势,吴铭赶紧收摊。
临别之际,晏几道说:「待到正月除服,便可开荤。届时,还望吴掌柜为某预留雅间一席。」
他虽鲜少光顾吴记,却也知道吴记雅间金贵,须得提前预定。
曹佾亦道:「吴掌柜,某屡遣家仆至贵店订席,皆言满座。下月可否为某预留一间?」
话说到这份上,吴铭只得点头应下。
张铁嘴全程默不作声,只暗暗心惊。
早闻吴记食客多显贵,今得亲见,方知不虚!
心下琢磨:今日所见所闻或可写成《无名氏传奇》第三回—
辞别晏、曹诸客,四人一车再度启程。
出丽景门,沿汴河一路东去。过东水门至近郊,这一带便是清明坊了,也即是千古名画《清明上河图》的取景地。
题中「清明」二字,既点名作画时节,也契合取景地点,更兼颂扬政治清明,可谓一语三关。
虽是近郊,热闹景象却不输城内。
但见汴河上下,商船往来,舳舻相接。
虹桥飞架,桥上行人如织;河畔柳荫,文士执卷,稚童竞逐。沿河街衢,夹道店铺鳞次:道旁空场,路岐圈地献艺。
挑夫络绎,驴车塞途,叫卖声悠长.行于此间,真似步入画中!
打听得王安府邸所在,吴铭驱车至府前。
看门院公早得了七娘叮嘱,立时入内通禀。
未几,便见一娇小身影飞奔而出,人未至,声先闻:
「吴川哥哥!」
注:宋时的「小说」即评书的前身,也是宋代最为发达的说话技艺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