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俩出门买菜,归来时,谢清欢传话道:「师父,李行老收税来了!」
今天来这幺早—
吴铭拿上帐簿掀帘而出。
「李行老!」
「吴掌柜!」
李铁民也是前脚刚到。
他时刻关注着吴记川饭的近况。自打赐酺宴上得了官家赏赐,一众达官贵人便竞相往麦秸巷里钻,京中同行岂有不晓的?
素来最爱「蹭热度」的说书人自然不会错过这一热点,各种版本的《无名氏传奇》应运而出,大受欢迎。
吴记川饭的风头之盛,一时无俩,连带着其他川饭店都受益。
身为川饭行会的行老,李铁民在昨日食行行老的聚会中,也算是扬眉吐气了一把,心情愉悦,面上便常带笑意。
他接过帐簿,并未细看,径直翻到最后,霎时瞪大了眼。
一千二百贯?!
他以为自己看错了,又看了两遍,方才确认无误。
赶紧翻看前面的细帐,帐簿里只须细化到每一桌的收入,不必写明点了哪些菜及菜品的单价。
看了两眼,李铁民突然想起来,自己看过吴记雅间的食单,似这种单桌动辄四五贯的大买卖,定是雅间无疑。
他当时还以为吴记定价过高,会劝退不少食客是他肤浅了。
见李行老没怎幺细看便合上帐簿,吴铭询问:「帐簿可还妥当?」
李铁民感叹道:「吴掌柜既得了官家赏赐,又引得诸多权贵登门,说句难听的话,只有那不长眼的人才会找贵店的茬儿。何况贵店单月的交易额都快赶上李某的川饭分茶了,这帐目只高不低。」
李家的川饭分茶是京中排得上号的大店,规模比吴记川饭大得多,二者的月营收却相差无几,可见吴记的客单价有多高。
「听闻贵店特请喻作头造了一辆餐车,可否让李某一观?」
那日在赐酺盛会上未曾得见,李铁民也是事后才听说,心想这吴掌柜当真每月都有新花样。
吴铭歉然道:「餐车停放在朋友府上,其实无甚稀奇,不过是车骨架上加了几个箱柜罢了。」
李铁民仍道一声「可惜」,没再久留,拿上税钱,登车离去。
每月伊始,便是对帐之时,皇宫大内也不例外。
虽说内廷和外廷是各自独立的两套体系,外廷的官员无权干涉宫里的人事安排,也不清楚宫里到底有多少宫女、内侍,但无论内外,只要涉及银钱的支用,便要经三司核准。
根据每个月的帐目,宫里大致有多少人,应该有多少开销,朝臣皆心中有数。
倘若开销过大,便要上书狠狠批评,劝官家厉行节俭。
九月间,内诸司里有个部门严重超支,三司使当即一封札子呈至官家案头。
「你瞧瞧!」赵祯将那札子扔给一旁的张茂则,「尚食局上月竟超支这许多!钱都花到哪儿去了?莫非御厨私下烹制了山珍海味,朕为何没吃着啊!」
张茂则拿起札子略略扫了两眼,温言道:「这事奴婢已差人问过,说是上月仿制吴记的卤味,花了不少钱。」
「卤味?」赵祯一怔,「一派胡言!吴记的卤味一份不过百余文,纵使日日烹制,也花不了几个钱。「
「奴婢也是这般诘问,郭尚食声称,那吴掌柜在进献的卤味里加了诸多名贵香料,却并未按市价出售。」
准确地说,此菜根本没有市价,因为市面上没有哪家食肆会这般奢侈。用郭庆的话说,此菜属于「专为进献特制之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