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走之前,先替朕办了这件事,”他将奏折递去,“今年秋试武举,朕希望你担任主监考官。”
许靖央接过奏折,快速看了一遍,眉头微蹙。
“陛下,武举事关重大,臣资历尚浅,恐怕难以胜任。”
皇帝一笑:“你怎么还自谦起来了?你能带领将士们频频胜仗,区区一个监考武举的责任,怎么就做不到?朕说你能胜任,你就能胜任。”
“你在军中的威望,无人能及,这次武举,朕要选拔的是真才实学之辈,而非世家纨绔,你来做这个主考官,再合适不过。”
皇帝轻描淡写的几句话,便将一个烫手山芋塞到了她手中。
历来武举,看似为国选材,实则多是世家大族为那些前途无望的子弟开辟的另一条捷径。
弓马骑射,兵法韬略,不过是块遮羞布罢了。
多少纨绔子弟,平日只知走马章台,斗鸡走狗,待到武举之时,靠着家族打点,门路疏通,便能轻松混个一官半职。
先入朝廷,再图后计,已是心照不宣的惯例。
其中真正有才学者凤毛麟角,多是些滥竽充数、资质平庸之辈。
于军中无益,反倒占着位置,阻塞了寒门才俊的晋升之途。
如今听皇帝这语气,是要借此番武举,打破陈规,严格选拔真才实学之人。
这看似是莫大的信任与权柄,实则却是将许靖央推到了风口浪尖。
要知道,京城世家盘根错节,关系网密不透风,动一家便可能牵动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