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程宏发妒忌泄密,徐翔设局Asking
街灯亮起,刺破暮色,晚风拂过树梢的沙沙声渐次清晰,取代了白日的喧嚣。
当鲍星纬回到燕京,他没有做任何的休息,与陈邦德道别过后,径直找到还在单位的林逸飞,向对方说明张扬的情况。
了解完事情经过,林逸飞也听出鲍星纬话中有话,便顺着接话道:「原来幕后推手的J先生是张扬,这幺说的话,都是一场误会,既然是内资博弈,那就让他们自个分出胜负吧,哈哈。」
如果是内资博弈,无论最后谁输谁赢,钱都在国内。
但外资就不同了,一旦它们获利离场,钱就会从华国流向其他国家,造成财富外流。
这也是为什幺,「J先生」ip地址查到在国外后,金融监管总局会如此大动干戈的原因。
见对方搭好台阶,鲍星纬也顺势接话道:「嗯,事情清晰明了,如果张扬真的勾结外资获利,你们可以自行处理,无需过问我。」
「鲍老还是这幺铁面无私。」
林逸飞堆笑道。
他不是初出茅庐的青年,也听出这句话有两层含义。
勾结外资获利,自己这边可以自行处理,内资博弈获利呢?
嗯…
这就耐人寻味了。
见对方明白话中含义,鲍星纬看了眼窗外,又问道:「也到饭点时间了,吃过饭没有?」
「六点多刚吃完,就在单位。」林逸飞如实回答。
「那行,你先忙吧,等这周末你有时间,到我那聚聚。」鲍星纬邀约道。
「我一定来。」
林逸飞笑着回应。
把事情讲清楚后,鲍星纬也没有多待,带着程宏发就离开了金融监管总局。
他也看出来了,因为顾忌自己的面子,林逸飞办事有很多顾虑,但现在他已经划出红线,只要张扬越过雷池半步,无需过问他,可以直接拷走审问。
程宏发开着借来的单位车,与鲍星纬返回居住四合院的同时,还不忘吐槽道:「这张扬还是太年轻,做事没有一点分寸,害得鲍老您这几天为他奔波这幺久。」
说话时,他还不忘通过车内后视镜观察鲍星纬脸色变化。
坐在后座的鲍星纬没有接话,目光看向窗外的车水马龙。
他并不傻,早就察觉到程宏发对张扬抱有一定的敌意,而产生敌意的主要原因,大概率是通往金融智囊团的名额。
1997年,布局多年的量子基金、老虎基金、摩根史坦利等华尔街资本突然发难,对港岛金融市场发动了系统性攻击。
它们先是提前在恒指期货市场建立巨量空单,再利用离岸市场,拆借港元,囤积大量空头头寸,紧接着抛售港元,迫使港岛金管局提高利率,引发股市恐慌。
朱利安·罗伯逊管理的老虎基金,同步做空港股蓝筹股,直接打压恒生指数,并在期货市场加仓空单,与量子基金形成汇市、股市、期市的联动攻击。
当时老虎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达200亿美元,其动向对港岛金融市场情绪具有极强的引导作用。
除了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协同作战外,包括美洲豹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等在内的数十家对冲基金,以及高盛、摩根史坦利等华尔街投行,都在通过拆借港元、卖空股票和衍生品交易参与其中。
它们利用当初港股金融市场的高流动性和开放环境,构建了一个庞大的投机网络。
就在它们以为只需要静等
股市暴跌的时候,华国央行派驻工作组,也就是金融智囊团进驻港岛,并给予极高的救市权限。
1998年春,鲍星纬率先提出外汇救市激进策略,并迅速被熊兴怀、彭戈等其他智囊团成员认可,又于1998年8月14日,港岛打破「积极不干预」的传统,动用自身的外汇储备下场救市。
由于潜在可调动的外汇储备超过2000亿美元,形成了对投机资本的强大威慑,华尔街资本最终只能匆匆割肉逃离港岛。
这一仗,让鲍星纬、熊兴怀、彭戈等金融智囊团的成员名声大噪,无数荣誉光环加身,但他们也意识到,华尔街资本绝对会卷土重来,他们必须要做好准备,选好金融智囊团的苗子。
1999年,鲍星纬到访央财演讲,当时就读硕士的程宏发作为学生提问代表,引起了他的注意。
2000年,刚毕业的程宏发就被调到了鲍星纬身边,充当助理秘书,同时鲍星纬也想看看,他有没有进入智囊团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