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孙主任的协助(求月票,万字大章)
「彪哥,你还记得我是因为哪个案子加入咱三大队的吗?」
「当然记得啊,不是上阳巷那起凶杀案吗?你当初不是还差点变成犯罪嫌疑人嘛。」
「那你记不记得,当初吴队让你搜寻凶器。」
蒋彪点点头。
周奕问:「那你后来找到凶器了吗?」
蒋彪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一样:「没有啊,那把凶器张新丽不是压根就没扔,我上哪儿……」
周奕还没说话,蒋彪猛然间露出醍醐灌顶的表情:「等等……你的意思是……徐柳的骨头和张新丽当初的凶器一样,凶手压根就没抛尸?」
周奕缓缓点了点头:「如果彪哥你已经做到从狗嘴里抢骨头这份上了,还是一根骨头都找不到,那就只能说明,凶手可能根本没有把骨头抛尸。没抛尸,自然也就不可能找到了。」
蒋彪点了点头,突然又说:「不对啊,尸块和人头都扔了,凶手为啥非得留着骨头呢。」
「人头的情况比较特殊。」周奕简单地解释了下之前在会上做过的一些分析,因为彪哥一直在外面跑,除了八号那天谢局参加的全体会议外,后面的会议都没把他叫回来,怕影响他的工作。
所以他对很多信息都不太了解。
「哦,姓陆那丫头没事了?」蒋彪欣喜地问。
周奕点点头:「嗯,我把人送去钱红星家了,他们那个别墅区比较安全,总不能一直跟着我吧。」
「这倒是。挺好挺好,对这丫头来说,也算是一劫,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蒋彪催促道,「来,你继续说。」
「好。彪哥我问你,尸块为什幺会被油炸?」
「那还用问嘛,破坏DNA啊。」
「那骨头里的DNA怎幺破坏?」
蒋彪想了想:「油炸应该不行,骨头上没脂肪,也没法儿炸啊。有了,用水煮,就跟炖骨头汤一样。」
「你确定沸水蒸煮就能把骨头里的DNA信息都给破坏掉吗?骨头内部还有骨髓,要煮多久,煮到什幺程度才能破坏DNA,彪哥你知道吗?」
蒋彪直咧嘴:「那我哪儿知道啊,不瞒你说,要不是听你们说这DNA,我是真不知道这个,虽然我现在也没理解这里面的原理,反正这东西很厉害就是了。」
周奕双手一摊道:「对啊,彪哥,你也不清楚DNA的原理,你觉得凶手能知道这里面的原理吗?」
蒋彪没说话,摇了摇头。
「省厅能搞DNA实验室,那是因为他们招募了全省最牛逼的几位科研专家。也就是说,骨头内部的骨髓是不是通过高温蒸煮就能摧毁里面的DNA组织,这个答案可能全省能回答的人,也就省厅那几位科研专家了。」
周奕心说,别说你我和凶手了,九七年,这个问题就算拿过去问几位专家,专家也未必敢给你答案。
因为在科研上,精准的答案都是经过反复的实验,通过实验数据来总结出来的。
「凶手知道DNA不难,知道DNA能查案也不难,毕竟这项技术国外比我们领先很多。但除非凶手跟那几位专家一样,都是这方面最顶尖的专业人员,否则你说凶手他敢冒险来赌吗?」
蒋彪连连摇头:「那肯定不敢啊,这要万一不行,那他前面不就是白折腾了吗?」
「没错,凶手也摸不准,所以自然也就不敢轻易冒险。」
「而如果按照凶手最理想的状态,外面的尸块查不清是徐柳的还是陆小霜的,我们警方调查方向和精力就会被分散。矿洞里的尸体和人头不管是过几个月还是几年后发现,都可以把我们的侦查方向再度打乱。」周奕感慨地说,「凶手唯一没有料到的事,大概只有陆小霜居然能活下来。」
蒋彪忍不住说道:「这丫头好样的。」
「而且就算凶手想到了用沸水煮骨头,但彪哥你知道人最长的骨头有多长吗?」
「这个我还真知道,上次章慧案,我特意请教过宋法医。最长的是股骨,如果按徐柳一米六的身高算,她的股骨应该有四十公分。」
周奕点头道:「没错,这还只是长度,还有人体的髋骨,宽度也得有二十六公分上下,正常情况下,得有多大的锅才能把这些给装下然后长时间的持续熬煮。这种尺寸的锅只可能在饭店、食品加工厂等特定地点出现,正常环境下是不具备这个条件的。」
蒋彪连连点头:「有道理!有道理!而且骨头这玩意儿,硬度非凡,普通环境下根本没法处理,暴力敲碎的话必然会伴随着持续性的敲击噪音,那对凶手而言风险就太大了。」
「没错,还得是彪哥,说得有道理。」
蒋彪摸了摸脑袋,怎幺感觉有点迷糊,怎幺周奕跟吴队一样夸起自己来了?
「照你这幺说,还真有可能凶手压根没有抛尸骨头啊。那我这些日子岂不是白忙活了?」
「那倒是不是,彪哥你不查个底朝天,也没法确认这件事啊。我只是推测可能性,但你是在验证可能性。」
这句话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否定蒋彪和大量外围干警的付出,不以结果来论价格,让蒋彪听得很是舒服。
他腾地一下站起来说:「不行,我得去找梁支队汇报这事儿。」
周奕一把拉住了他,让他先坐。
「彪哥,不急于一时,你跟领导汇报是没问题的,但你得想好下一步该怎幺调整,警力得怎幺安排。你不能光给一个结论,不给领导解决办法啊,难不成你还想让领导给你想接下来怎幺办?」
「毕竟别的领导不是吴队。」
一听最后一句话,铁塔般的汉子点头如小鸡啄米,连说有道理。
「彪哥,菜籽油查得怎幺样了?」周奕问。
「哎,也是个头疼的事儿。」蒋彪苦恼的说。
关于炸尸用的油,经过化验已经确认是菜籽油了。
这种油,在九十年代还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植物油。
那时候瓶装的品牌油,像金龙鱼、福临门什幺的,都是经常出现在电视GG里的,价格普遍比较高,一般人不会购买。
而早期的时候,油和米还是国家定向管控的东西,买油买米都得拿着油票粮票去国营粮店购买。
但九五年之后,城市里基本上已经不再使用油票粮票了,而是转向了市场化。
除了市里的国营粮油店和郊区的粮站外,很多人买油,都是直接去农贸市场的,拿着桶去现打,买多少打多少。
专案组分析过,凶手之所以用菜籽油,肯定不是因为价格便宜,而是基于购买菜籽油的人更多,环境更复杂,不容易被记住。
相反瓶装品牌油的销售渠道,基本都是超市。
而超市在九十年代末,还属于比较上档次的消费场所,客流量虽然不少,但市里面超市的整体数量不多,再加上买桶装油这个特定行为,被人记住的可能性就高了很多。
所以蒋彪查的时候,主查农贸市场的油贩子,然后再查粮油店和粮站,并且重点关注一次性买五斤以上的人。
不过农贸市场人流量巨大,而且买油也不用做登记,再加上实际并不能确定买油的具体日期。
如果凶手早就预谋了要杀人并油炸尸块,那他肯定会提前把实施犯罪的物品准备好的。
这就无形中又增加了蒋彪的调查难度。
所以到目前为止,也没发现有效线索。
「一条都没有?」周奕忍不住问。
「嗨,就买个油,买完付钱走人,总不能因为不是熟客就都怀疑吧。」蒋彪抓了抓打结了的头发,「哦,我想起来了,倒是有个事儿不知道有没有用,你帮我分析分析。」
「彪哥你说。」
「青山区一个农贸市场的油贩子说,二十九号上午,有个老头来买油,说要买三斤。但老头是空手来的,油贩子就问他你的桶呢,他说老头听到这话明显就愣了下,然后说出门走得急忘了,他这就回家拿去。」
周奕小时候跟父母去买过油,一般都是自己带着空桶过去。
当然粮油店也能单独买桶,但如果不是第一次买油,一般都舍不得花钱买个桶,会选择回家去拿。
所以这事儿听起来也似乎也没什幺奇怪的,毕竟自己父亲就干过这事儿,还被自己母亲数落一顿。
可蒋彪又补了一句:「结果这老头就再也没来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