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好,要不我回头自己去书店买吧。”陈严不明所以地说。
周奕赶紧说:“不用,我家里有,我寄给你。” ??
Ads by Pubfuture
这时刚好电话那头有人喊陈严,于是陈严打了个招呼就挂了电话。
周奕心说:严哥,我就只能帮你到这一步了,后面就看你自己能不能领悟了。
他家里根本没有这本书,所以他回头还得去新华书店买这本《ABC谋杀案》。
但他之所以莫名其妙要给陈严寄书,是因为这本书可以给陈严一个启发。
九月十四号,洛河那边会发生一起大案。
在接连一周的时间内,洛河多地都会发生投毒事件,中毒的基本都是老人和小孩,中毒人数高达七人,最终导致一名老人和一名小孩死亡。
而中毒原因,则是因为中毒者都喝了在路边捡到的包装完好的饮料。
经过检测,这些不同品种的饮料里,都含有一种名为毒鼠强的药物。
这种药物很容易就能买到,很难查药物源头。
而这些饮料之所以含有老鼠药,是因为凶手通过针头从塑料饮料瓶底部把药物注射了进去。
然后再用电烙铁一类的高温物体把针孔烫平。
虽然这对警方来说很容易发现,但是对捡到饮料的老人小孩来说,瓶盖没拧开,他们当然不会产生怀疑。
所以很多人就中招了。
更关键的是,最开始中毒的两个老人,因为没死,所以也就没有报警。
直到第三名中毒者是个五岁的小孩儿,父母送医后才报的警,警察一番调查后才得知是孩子的爷爷在路边捡到了一瓶饮料,由于是新的没开封的,就带回家给小孙子喝了,没想到就出事了。
警方对空了的饮料瓶进行检查的时候,发现了底下的针孔痕迹,断定这是一起恶性投毒案。
可惜的是,这个五岁的小男孩,在抢救三天后因器官衰竭不幸去世。
而在这期间,又接连发生了几起几乎一模一样的中毒案,无一例外都是喝了捡来的饮料导致的。
尽管洛河警方第一时间就通过电视台和电台、报纸告诫广大市民了,但这年头信息传递的覆盖能力还是有限,加上受害者都是老人小孩,不太关心这些信息渠道,所以后续的中毒案接连发生。
最终导致了两人死亡。
由于这起投毒案具有极强的随机性,加上中毒者捡到饮料的地点也分散在全市各地。
所以这起案件被洛河警方定性为,以报复社会为动机的随机恶性投毒案。
据后来陆正峰对周奕说,当年那阵子几乎全洛河的警察每天都要拿个大喇叭出去边巡逻边提醒市民别捡地上来历不明的东西吃喝。
因为谁也不知道,凶手到底准备了多少投了毒的饮料。
由于监控没普及,警方只能通过大量走访调查目击者来寻找可疑人员。
但这种投毒太好操作了,晚上骑个自行车经过,随手一扔,神不知鬼不觉。
所以结果就是,这案子成了悬案,一个五岁的小男孩,和一个六十四岁的男性,无辜枉死。
而且还浪费了大量的警力,算是洛河非常大的一起案件了。
后来这案子怎么破的,也是相当让人无语。
十二年后,洛河警方抓捕了一名年轻的杀人犯,这小子是酒后和人起冲突,最后失手把人捅死了。
吓傻了的嫌疑人说要戴罪立功,说他知道当年投毒案的凶手是谁。
而他要举报的这个凶手,就是这个嫌疑人的亲生父亲。
最终就是这次“父慈子孝”的举报,让十二年前这起投毒案才得以侦破。
原来,这案子根本就不是什么报复社会的随机投毒案,而是一起典型的利用“随机杀人来掩盖真正杀人目标”的谋杀案。
凶手真正的目标,就是那名六十四岁的男性。
凶手是个心胸极度狭窄的人,因为自己年轻的时候和死者的女儿搞对象,结果被死者看不起棒打鸳鸯拆散了。
因此他一直怀恨在心,耿耿于怀。
虽然他恨不得生啖其肉,但也没敢真的做什么,毕竟怕被警察发现,吃枪子。
结果有一天,他意外看了一本八七年引进出版的老书,书里面表面按字母顺序随机杀人,实则把真正目标隐藏在其中的诡计,让他惊为天人。
同时也醍醐灌顶,萌生了向死者报复的念头。
这本书,就是周奕对陈严提到的阿加莎的《ABC谋杀案》。
于是凶手仿造这本书的诡计核心,在跟踪了死者一段时间,发现他有早起捡垃圾补贴家用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