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米尔诺夫随即吩咐秘书,让他带着吉米、康斯坦丁等人去厂区参观,而且特意强调已经在食堂里准备了丰盛的午餐来款待。
目送着一行人远去的背影,副厂长等高层继续围着样机打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白俄罗斯产的MT-800型分选机,国家目录给出的指导价是1200卢布,不但不带红外功能,而且要买的话,至少得等上一年。」
「他们的机器是贵了些,但好在不需要排队。」
「贵也贵不到哪里去,我听说乌克兰的一家农场花了3500卢布,才从黑市上买来一台分选机。」
「………」
环顾四周,斯米尔诺夫轻轻地咳嗽了声,现场立刻安静了下来。
「听起来是不错,但代价是什幺呢?」
「代……代价?」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把目光聚焦在厂长身上。
「代价就是不确定性。」
斯米尔诺夫加重语气道:「如果这群大学生手工打造的分选机出了故障,比如金属零件脱落混入原料,又比如因为卡顿造成生产线停工,耽误了生产计划,那就是一场严重的生产事故。」
说话间,左看看,右看看,「这个责任,到时候谁来承担?」
「厂长说得对,我们淀粉厂的核心任务,是完成上级下达的计划指标。」
副厂长扶了扶眼镜,「最重要的两个指标就是『处理土豆的吨数』和『产出淀粉的吨数』。」
斯米尔诺夫道:「这台土豆分选机或许能提升淀粉的质量,但上级不会因为我们上交的淀粉更白更纯,就给我们嘉奖,大家的奖金和升迁,只跟完成的数量挂钩,跟质量无关。」
这番话说到了所有人的心坎里。
在计划经济的惯性下,没有人会为了「质量」这种无法带来直接收益的东西,去冒险触碰自己安身立命的「产量」红线,虽然手工分拣难以保证质量,但能保证流水线永不停歇。
「可刚刚他们也说,效率能提升一倍。」
忽然间,人群里冒出个不和谐的声音。
「效率提升一倍,听上去很美妙。」
副厂长撇撇嘴:「可这群大学生造出来的机器完好率、故障率到底是多少,谁也不知道,我们不能拿全厂的计划指标陪他们冒险。」
技术科、维修科的负责人也纷纷站出来反对,他们已经习惯维护那些笨重但熟悉的设备,对于青年科技创造中心造出来的「杂牌」机器,既看不懂,也不愿意去修。
引进这样的设备,等于给他们凭空增加了额外的工作量和失败的风险。
很快地,内部讨论达成了一边倒的共识。
「啪啪。」
斯米尔诺夫拍了下手,「好了,我想大家应该心里都想明白了,那幺现在举手表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