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县令自知欠韩夫子太多人情,往后也不会再去打扰他,也不会对外提及韩夫子,就当他从未认识过这个夫子。
三天之后,张良独自坐在江边吃着稻米饭,而熊猫就在边上饮着江水。
有一个年轻人正在朝着张良走来,他行礼道:「韩夫子?」
闻言,张良还未看向身后,一旁的熊猫扭动着肥肥的身体回头看了一眼,便姿态十分悠闲地走开了。
张良还拿着碗筷,回头看去见到了一个年轻人。
这个年轻人面带笑容道:「我是新任的江原县县令乌桑,我是关中渭南敬业县人。」
张良听到对方的话语,口中的咀嚼动作都停下了,瞧着这张年轻的面孔,没想到新来的县令如此年少,看起来只有二十岁左右。
公子扶苏的考试选吏之策的终于影响到了蜀中,新的官吏正在源源不断走向中原各地。
这一天终究会来,只是张良没想到公子扶苏的政令,竟发展得这幺快。
「见过乌县令。」
这位乌县令又道:「我先前在成都郡守府见到了此地的陈县令,他未曾提及你,可我一来此县,此县的各个乡长就让我先来见你。」
张良很意外,面上依旧是谦逊之态。
「我也支教过三年,入军服军役两年,如今通过考试选吏,在关中为吏又两年,现今来蜀地轮换,我看过你的经历,你支教这幺多年了,我替学士府谢过韩夫子。」
闻言,张良再次行礼道:「乌县令,不用谢。」
学士府对如今的支教夫子而言,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地方,所印的书籍都有学士府的盖印,唯有盖印之后这些书才能大规模印制。
造纸与纸质的书籍是公子扶苏最大的助臂,书籍是支教事业离不开的支撑。
这位公子扶苏十分清醒地的知道,印书之权必需掌握在秦廷手中。
随着学士府的壮大,让张良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公子对天下人教化越成功,其权力也就越大。
都说如今的咸阳学士府是当年的博士府,如今博士府成了学士府。
虽说学士府空空如也,一个人都没有的,但不妨碍它的地位以及权力,支教的夫子越多,它的权力就越强大。
印刷与造纸术,就是当年皇帝东巡之后,公子扶苏收天下书籍,而教化天下人的最好利器。
公子扶苏似乎……就要成功了。
身在蜀地,常常能够听到关中的事。
几乎,每一年都能听到一些新的传闻,每年都会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