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入场券与福利(5k)
如果说齐国伟在抛出那个问题以前,三家人对顾珩的态度是恩待、感激和亲近,那幺在此问题以后,他们对待顾珩则变成了考教、审视和评判。
顾珩是商,而他们则是官。
官商有别,交往有度。
齐国伟和唐景辉等人都是重情重义之人,可是恩情和底线却是不容混淆。
顾珩其实明白齐国伟为什幺会询问他对「实业兴邦」这四个字的看法,其实就是想知道顾珩未来意欲实业还是金融。
因为实业能看得见、模得着,那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而金融却全都是虚无缥缈的数据,通常都要依赖于网际网路。
如果顾珩意欲实业,那幺顾珩作为三家的大恩人,他们在不违反原则和底线的情况下,可以在规则范围内,为顾珩提供些许便利,帮助顾珩可以更快地茁壮成长。
可顾珩若是意欲金融,届时恐怕恩情是恩情、双方往来是往来,但在顾珩商业发展方面,他们不会有任何偏颇,更不会有任何沾染。
原因很简单——
实业难失控,金融易失控。
假如顾珩未来在实业经营方面出现了问题,以他们的身份地位和社会能量,想要及时拉闸止损,问题不大。
可若是顾珩顶着他们名头,在金融领域出现了问题,一旦爆雷那可是能把他们所有人全都炸得尸骨无存,别说是齐国伟和唐景辉现在这个位置,就算他们再提两个级别,也照样是这个下场。
顾珩知道齐国伟等人是什幺意思,所以他也没有藏着掖着,直接将他志在实业的目标给点了出来。
金融?
那行水太深!
顾珩可不想进去给人当韭菜。
本本分分做实业,稳稳当当赚大钱。
他有着统子爹在,搞金融来钱再快,还能比统子爹快?
每向上解锁一层【财之金塔】,就是身家财富十倍上涨,而且不存在任何风险和隐患在此情况下,顾珩自然更加钟爱于实业。
不仅可以给他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给他的人际交往带来更多可能,也能让在他社会层面获得更高的地位和尊重。
要知道,不是什幺生意人都能被称之为是企业家的。
唯有那些能为社会带来大量就业岗位,真正做到先富带动后富的生意人,才配得上企业家这三个字。
餐桌之上,齐国伟等人听完顾珩所言,眼里欣赏之色已然全都毫不掩饰。
齐国伟端起酒杯,跟着身旁的唐景辉和邱颜峰碰了一下,同时也朝着顾珩这面示意了下。
「小顾,你说实业兴邦,可是历史上也有实业误国的说法,譬如清朝洋务运动求强求富』却败于甲午战争,这又如何解释呢?「
齐国伟和唐景辉都问了一个问题,让邱颜峰也来了些许兴趣,他紧接着唐景辉朝着顾珩也抛出了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更是跟顾珩刚刚表明的观点形成了对立。
「邱叔,我认为洋务运动的失败,跟实业本身无关,根本原因在于制度的缺位。」
「他们造了兵舰,却未改建官僚体系。」
「他们办了工厂,却未培养技术工人。」
「真正的实业兴邦,需要制度、技术和人力的三维支撑。」
「就譬如日本明治维新,不仅引进西方技术,更改革教育制度,建立殖产兴业』政策,让实业与制度共生共荣——」
在统子爹给予顾珩的那份书单里面,可是不仅只有中国通史的,还有全球通史和区域通史,以及文化史、文明史、战争史、经济史、思想史等多方面史学题材著作。
就顾珩刚刚所提到的明治维新,就是顾珩在区域通史分类里面,通过詹姆斯·麦克莱那本《日本史》了解到的内容。
一份书单,看似只有五十本书。
实际上,每本书都非常厚,内容非常多。
其中,更是不乏一些类似于《全球通史》那种看似是一本书、实则是很多本书合集的「擦边书」。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能让顾珩现在面对齐国伟、唐景辉和邱颜峰的轮番提问而不露窘态、对答如流。
此时此刻,顾珩突然好像有点理解为什幺【势之权杖】第一层的解锁任务,内容会是让顾珩读熟五十本历史类书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