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占领城墙,並非简单的事情,需要大量的人力衝锋。
因此,攻城被称之为最难啃的骨头。
不仅需要远超守城的兵力,更需要消耗大量的武器弹药。
一般情况下,
攻城最常採用的是围城,消耗对方的士气和粮食等等。
只要围城三个月,城內的敌军战斗力直线下降。
这个时候再进行攻城,事半功倍,很容易就將城池攻破。
但是,
西门堂的战术打法,却完全顛覆了这种进攻方式。
远距离轰炸,人马根本就不靠近城墙。
隔著护城河一阵狂轰滥炸,採用火炮和坦克的主炮,猛烈进攻,硬生生的炸开缺口。
也就是说,
这种强攻战术,使得护城河失去了用处。
嘶——!
坂田武夫和岸边文宽两人心里惊骇无比。
攻城之战竟然这样打?
西门堂的野战炮和坦克主炮,怎么威力如此恐怖?
自从西门堂在大沽口要塞取得大捷之后,就一直以火炮作为进攻的主力。
不管是进攻还是守城,都是率先以火炮形成火力压制。
事实上,
西门堂在寧波府和松江府的两次大战中取胜,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迫击炮。
根据西门堂在山东的军事学院课程,『火炮先行』成为了最基础的战术打法。
西门堂的火炮使用,是战术制定的首要原则。
就算大乾兵部新军,也开始沿用了这个战术特点。
採用这种远攻的火炮攻城战术,其实最先使用的是欧洲。
这也就造成了欧洲一直都追求大口径的重型火炮。
从88mm口径,到150mm口径,然后到240mm口径,一直到330mm口径——!
如此一来,欧洲追求火力的威力,忽略了火炮的机动性。
所以迫击炮和野战炮的发展,滯后了不少时间。
事实上,
攻城最强的並非重型火炮,而是超强机动性的火力覆盖。
像威远大炮这种大口径的重型火炮,虽然火力输出非常猛,適合守城。
但是太笨重了,无法进行运输。
而且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调整火炮的距离和方向都非常困难,盲区非常大。
这也就导致重型火炮更適用於舰船,而用来守城的话,也只能防御一小片区域,作用有限。
如果对方根据重型火炮的特点,进入盲区的话。
那么任何守城的重型火炮都没有用武之地。
机动性强的轻型火炮,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野战炮,迫击炮等等,不管是攻城,还是防守,都能形成超强的饱和式进攻。
与火神炮和重机枪进行配合的话,几乎没有任何盲区。
射程远,杀伤力猛,能阻击攻城,更能直接摧毁城墙和城门。
尤其是配备了重装旅的坦克,根本就不需要靠近城墙,一阵远距离输出,就能轻鬆攻克城门。
陈杰对热武器的现代化战爭战术运用,自然非常熟悉。
他为了更多了解各种火炮战术的特点,將二战时期的各种战爭翻了个遍。
不管是进攻,还是防守,都需要掌控战场的主动权。
西门堂筹建的时候,定下的目標就是以迫击炮等轻型火炮为核心,但由始至终都没有放弃重型火炮的生產和运用。
他重金打造重装旅,目的就是用来进攻!
坦克的主炮採用的可是威力巨大的125mm口径滑膛炮,能够360度旋转。
一旦坦克停留在原地,短时间內可以进行任何方向的射击。
铁甲巨兽——这坦克军团的俗称。
在攻城的时候,坦克超过十厘米厚的钢板护甲,能轻鬆抵挡普通火炮的袭击。
这一次从金陵出发,征討九江府和夺取汉中地区。
陈杰想要在攻城战中,试验一下坦克的实战运用,为不久之后夺取东北做准备。(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