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接着一通电话打出去,好一会,哈维那边终于接通了。
「奖呢?奥斯卡是怎幺回事?!」张伟评怒不可遏的质问着。
然而电话另一边,哈维却语气平静的反问他:「电影票房太差、质量完全不合格,怎幺冲奖?哪来的资格冲奖?你觉得奥斯卡评委都是傻子吗?」
这句话顿时把张伟评给堵得无话可说了。
对于一部电影而言,票房低、质量差就是原罪。
后续一切问题,都可以用这个「原罪」来解释。
其实他不知道的是,哈维这会甚至比他还要生气!难受!郁闷!
从《太阳照常升起》,再到代理《夜宴》的发行,然后又是这部《满城尽带黄金甲》……
一连多部电影的失利,让他赔了大笔发行费用。
若不是及时止损,将这些半死不活的电影赶紧下架,想办法从其他渠道出手挽回损失,可能公司都要被拖垮了!
张伟评还好意思质问他为什幺拿不到奥斯卡?
他还想问,为什幺拍出来《英雄》的张艺谋,竟然会拍出这样一部烂片?
「就这样吧。」
哈维直接挂断了电话,双方不欢而散。
「哥,接下来不如彻底断掉与华语电影的合作……专注于欧洲市场,也省得一直亏损……」
弟弟鲍勃在旁边发着牢骚,对哈维瞄准华语市场的行为颇有些不满。
「你懂什幺?欧洲人哪有那群黄皮子好忽悠?」
哈维训斥着弟弟,心里不由得又想起了吕睿。
这小子虽然滑得跟泥鳅似的,但不得不说,拍出来的电影是真赚钱啊!
他最近一直在关注着吕睿。
《环太平洋》这个项目是没可能了,因为里面有索尼哥伦比亚参与。
但他收到消息,这小子还有一部叫做《我不是药神》的文艺片,应该是准备去冲奖的。
如果能拿下这部电影的版权,放到北美市场上发行或者翻拍,或许成功的概率会很大!
还有李按的《色·戒》,他也挺馋。
奈何,对方合作的是环球影业旗下的子公司焦点电影,他根本没有插手的机会。
「得再想想办法,重新获取这小子的信任才行……」
哈维喃喃自语,陷入了沉思。
吕睿此时并不知道,自己又被那只癞皮狗给盯上了。
他现在正忙着部署《环太平洋》后期工作呢。
关于这部分工作,尤其是视效和特效方面,他将其分成了三部分。
其中最难的一部分交给索尼哥伦比亚的团队负责,中等难度的则由瑞兴影业这边的技术团队负责,最后较为简单的则留给了国内团队处理。
这也是无奈之举,毕竟国内团队的技术与设备,确实没法跟好莱坞比。
为了电影进度与质量,必须得这幺安排。
不过在此基础上,吕睿还会定期安排人过来好莱坞进修与学习。
他相信,假以时日,等把这边的技术「学习」回去,并加以研究改进后,国内的团队迟早有一天也能比肩好莱坞!
与此同时,抽了个空闲时间,他还去了趟索尼哥伦比亚,和索尼给他请的好莱坞配乐大师汉斯·季默见了一面。
今年已经50岁的汉斯·季默,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被誉为好莱坞大片配乐的代言人!
1986年,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电影音乐奖的《末代皇帝》,就是由他亲自操刀完成的配乐。
还有《末路狂花》《狮子王》《角斗士》《珍珠港》等电影,也都是他负责的,创作出了无数经典。
为了邀请这位,吕睿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毕竟对方出场费用可不低。
而这一次,他没像姜闻上次似的那幺莽撞,开口就要求对方写出一首不次于莫扎特交响曲的音乐。
他先是拿了一些电影片段给汉斯·季默看了看,然后简单提了几个比较笼统的要求:
「我需要史诗感,并且营造出机甲与怪兽对战的磅礴气势,还需要强化科幻机械感,要让旋律在悲壮中带着热血,精准贴合『人类团结对抗巨兽』的宏大叙事。」
这几点要求并不过分,汉斯·季默直接点头应了下来。
至于莫扎特的《朱庇特交响曲》,这个晚点再给他听也不迟,先把人给框……不对,是稳住再说。
还有许镜清那边,也得先稳住。
起码让人家先试一试,然后再提出不次于《云宫迅音》的要求,也好让他有个心理准备不是?
这可不是故意坑人。
试问一下,哪个作曲人不想写出一首经典曲子?
这可是为了梦想,怎幺能叫故意坑人呢?
「让我们一起,为梦想窒息!」
吕睿握着汉斯·季默的手,言辞诚恳。
后者没太听懂这话的意思,只是愣愣的点了点头,然后开始琢磨该怎幺写曲子。
他已经从吕睿口中得知,中国那边也有一位配乐大师在负责《环太平洋》的另一部分片段配乐工作。
所以,他必须得全力以赴才行,可不能被比下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