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技术员也是相当牛啊,张奇说的是態度。
这些技术员在剧组是很特殊的存在,他们调试或维护设备时,那是绝对不允许外人在场的,平时一个个拽的二五八万一样。
张奇还知道,这些技术人员的差旅费以及各种补贴,都是按照美元计算的,剧组不仅要掏技术费,还要报销这些技术人员的各种费用。
但高管来了怎么算?需要额外的高补贴吗?
虽然张奇知道,曹阳导演的电影……好吧,哪怕是毕业作品,也肯定不会缺少资金,但这么多最新设备的费用,再加上十来个老外的各种费用和补贴,这都不是小数目。
至少比他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救我》的成本要高出很多。
这还仅仅只是设备方面產生的费用。
当张奇怀著好奇的心思,偷偷问寧昊,这些数字摄影机厂商为什么要派高管过来?咱们剧组需要负担他们的差旅费吗?
张奇估计自己至少五年內,绝对忘不了寧昊那一瞬间看“土鱉”的表情。
虽然仅仅只是一瞬间。
寧昊拍了怕张奇的肩膀,笑著小声说道:“还差旅费呢,曹导没找他们要钱都是给他们面子了,他们怎么可能找曹导要钱?
不要说差旅费,这些索尼的、阿莱的、red one机器,都是他们上杆子送来的,技术人员是跟著隨时为设备服务的,高管是过来游说曹导並且记录曹导要求的。
这些设备不仅一分钱不用,等曹导的这部纪录片拍完,这些最新的设备就会以曹导的名义『捐献』给北电和青影厂。
你思想可能还没转过弯,曹导拍的是什么?是他个人的博士毕业作品,而不是商业电影。
曹导至今为止拍了那么多经典电影了,可还从来没有用数字摄影机拍过电影呢,曹导什么地位?
要是拍摄的第一部用数字摄影机的电影用哪家的摄影机,这是多大的gg效应?
曹阳如今要拍摄的是『个人』属性极浓的毕业作品,这么好的机会,他们当然要上杆子把最好的装备送来。”
听了寧昊的话,张奇算是真正见识到曹阳在影视圈的影响力的……一小部分了。
他横向对比了一下,假如老谋子或陈凯哥这样的大导演,需要这些最新设备的话,厂家肯定是很乐意让他们用的,毕竟这也能一定程度上提高设备的影响力。
但是,买设备的费用那绝对是要掏的。
嗯,或许会打个九五折?
这还只是一方面。
张奇看了看不远处那架机身长2.8米,翼展3.98米的“庞大”无人机,心里说不出的复杂。
据说这架无人机最大平飞速度250公里/小时,续航时间3小时,最高飞行高度达3000米,智能化水平居全国首位,控制精度与可靠性超过国际同类產品……
张奇不知道这架明显为了拍摄而特意改装过的无人机,是否真像介绍里那么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