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范台长的话,朱同也跟着笑了起来。
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副主任兼副总监梁虹却没有笑。
1500万的制片成本,再加上曹导名气的溢价,还有纪录片开拓性以及高质量的溢价……这样一来,怎么算都要上3000万左右了,这还肯定不是全版买断的价格。
可问题是,梁虹主管的央视纪录频道年预算仅1.5亿元,单项目超2000万需特批,没错,是报上去要特批,而不是审批。
但对于朱同的综合频道来说,2000万?3000万?毛毛雨啦,小钱而已!
看着朱同脸上的笑容,梁虹心中有些苦涩。
她这次跟着来北电,本来还抱有一丝的期望,想要把曹阳的纪录片引进记录频道的。
可现在看来,想要竞争过综合频道,简直是难如登天。
唉,朱同这人也是,你综合频道又不缺高质量的影视剧,为何偏偏就来跟自己竞争曹导的纪录片呢?
纪录片不放在记录频道,真是天大的笑话!
梁虹一时有些气闷。
与此同时,北电的几个人也在讨论《舌尖》。
他们主要讨论的是,《舌尖》究竟该不该打破北电的传统,在导演系优秀毕业作品展映上,专门抽出一天时间,全天用来放映曹阳的《舌尖》。
北电的毕业作品展映,可以说是影视行业年度重要人才选拔与产业风向标活动,其运作逻辑远超普通学生成果展示,核心目的是打通新人导演以及人才的上升通道等等。
每年展映时,国内一些民营或其他电影公司,都会来到现场,挖掘人才以及购买展映上感兴趣的短片版权。
侯可明等人怕因为曹阳的《舌尖》,而让来的那些人产生对比。
哪怕只是画面上的对比,也会造成很消极的影响。
因为若是看了曹阳的《舌尖》,就算是知道不能跟其他人比较,但也会不自觉的产生对比……然后就会发现,北电的其他优秀毕业作品,不过如此。
这是下意识的对比。
最后商议决定,专门开放一个场馆,不让《舌尖》跟导演系那些毕业作品放在一起,尽量的减小影响吧。
北电导演系的几个老资格教师,不约而同的在心里产生一种想法,跟曹阳赶巧碰到了一起,也不知是这些北电的优秀毕业生的荣幸,还是不幸。
曹阳没有亲自参与跟央视还有京城电视台的谈判,这些交给北电的人去处理就好,他没必要出面干这个。
毕业作品的事情既然搞定了,曹阳也暂时松了口气。
只是暂时而已。
再过几天,也就是6月21日父亲节这天,帮助他拿到欧洲三大三金大满贯最后一块拼图的《如父如子》,就要在国内上映了。
虽然曹阳不指望这种文艺片能拿到太多的票房,但相应的宣传,肯定是必不可少的。
在他忙着《舌尖》时,吴奇华、黄波与陈虹等人,已经开始宣传了。
李晓苒在拍摄小钢炮的《非诚勿扰》,最近这两天也会赶过来参加宣传。
毕竟是一部对曹阳来说非常有意义的电影,众人的宣传还是非常卖力的。
6月19日,《如父如子》在京城举行了首映礼。
不仅场地上,在其他方面,也都做到了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