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谁还没有点背景
回到洛杉矶,曹阳继续在迪士尼的摄影棚拍摄《新加勒比海盗》。
由于几个主要演员都加了入戏体验,就算是在绿幕前的无实物表演,只要摄影机一开,他们演的跟实景几乎没有分别。
所以拍摄的进度还是非常快的。
也就是很多场景布置起来会占用非常多的时间,比如道具和灯光等辛辛苦苦布置了半天,实际拍摄也就是十几分钟的事。
要不是场景布置非常耗时间,即便是两部续集加在一起拍摄,也能很快拍完。
其实不止场景布置占时间,特效制作更是消耗时间。
所幸《新加勒比海盗》续集的很多特效是分散外包的,可以同时进行制作,
这样也会节省很多时间。
实际上,在曹阳的干预下,国内有好几家特效公司拿到了合同。
按照历史进程,在1990至2010年期间,华夏第一代特效公司开始崭露头角,
不过这时候既没有技术优势,也没有竞争优势。
自2010年后,随着国内影视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动漫和玄幻题材的流行,华夏特效公司迎来了市场机遇,成为全球市场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并凭藉成本优势与好莱坞生产流程的结合逐渐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再往后,华夏的特效公司从代工到自主研发,在内容与技术上实现了与国际市场同步,并且逐渐开始重新定义全球特效行业的成本效率比。
用大白话讲就是,技术没有代差,但价格优势明显。
不过,在曹阳有心培养国内特效公司的情况下,特效公司的发展,肯定要比前一世发展的更快,技术储备也会更完善。
就在曹阳紧张的拍摄中,时间来到了9月16日,《建国大业》要在内地上映了。
可能是受到《建国大业》全明星阵容的影响,也可能9月是个特殊的月份,在这个月上映的电影中,主旋律战争片占据了差不多一半。
不过,若是说到票房,那就没什幺好说的了。
在《建国大业》上映前9月的前半个月,包括《斗牛》在内的所有电影,几乎都没在市场上产生什幺水花。
《建国大业》的意义不同,曹阳作为制片人,他虽然没有回国参加首映和宣传,但还是录了一段视频。
这部电影被称为是近代主旋律作品第一次市场与商业化的标志,卖点也很明显,最初,许多走进影院的观众,就是为了数星星。
不过,真正论起来,《集结号》才是主旋律电影第一次市场和商业化。
《建国大业》这种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跟小钢炮执导的《集结号》还不同,观众的期待也不同。
《集结号》只看导演是小钢炮就能让观众大致明白,电影不可能是真正的主旋律电影。
《建国大业》的三个导演中,无论是韩总还是老田,又或者是黄健新,都不是传统的商业片导演,因此观众的期待也就不同。
第一批真正买票走进影院的观众,就是冲着数星星去的。
这也就导致,电影首映的第一天的票房不是太好,只有1500万。
当然,这个1500万所谓的票房不好,是相对的,跟曹阳的《小丑》以及小钢炮执导的《唐山》比,是相差了很多。
跟《如父如子》也有不少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