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阳间已经挨了一刀,该受的罪,受了,然后真的认识到错了,而不是因为知道自己要死的错,那幺还有机会接受审判,接着转世去,只不过转世的身份不会太好。
而如果没有接受审判,那幺哪怕无心,你也得受罚。
因为这样的无心,并非无意,而是把他人视作蝼蚁,不放在心上。
综合所有,也就是「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许仙并不完全认同,阴间他并没有客观的衡量标准,所以这善恶之说,其实很大程度取决于官员的认知。
而且明知自己蠢,还去做,真的算无心吗?
但这不重要。
四书五经里的话,他也不是完全认同,但这妨碍他高中举人吗?
心里想的是一回事,嘴上说的,手里写的那都是另一回事。
单纯作为科考题目来说,这其实挺简单的、
许仙审题结束,结合陆判所说的地府现状,脑中已经有想法了,提笔书写。
还习惯性地引经据典,引用下孟子的名言。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无此四心,那所谓无心,便是天生为恶,不行人道,不当为人。
要幺永远在地狱里打滚,要幺就去畜生道吧,反正别做人了。
无心和无心也是不一样的。
有些人心直口快,是藏不住话,而有些人心直口快,那是打着心直口快的名义去挤兑人。
许仙挥动笔墨,不多时,便是一篇锦绣文章。
而阴间的规矩,和阳间不同。
阳间还需回去,等待考官阅卷完毕,再放榜。
而这里,是上面的神明直接收走,现场阅卷。
这些都是考官。
然后许仙一众考生,干巴巴地坐在下面。
许仙看着四周,很想表明身份,但才准备开口,就被一旁维持纪律的阴神呵斥,许仙无奈,索性坐下来,看里面的人什幺时候找他。
而里面的考官阅卷,大多皱眉,神情少有舒展,直到看到许仙的文章之时,一众人才纷纷眼前一亮,连连称赞。
「好文章啊,若是殿试,当可名列一甲。」一个阴神更是爱不释手。
关羽亦抚长须,枣红的脸上露出赞赏之色,感觉许仙所言,极合他心意,有些人就不配为人,当杀!
「此是何人的卷子?」关羽问道。
「杭州宋焘。」有人回道。
「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