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嫣问。
“大概是这样,具体情况要根据检查数值来判断分析。”“小孟”回答道。
庄嫣看了一眼住院老总,住院老总手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多了笔和纸,已经把“小孟”刚说的给记下来。
“还有么?”住院老总问道。
“暂时没有了,检查结果还没回报,要等回报后调整治疗。”“小孟”如实说道。
住院老总急匆匆的出去,找护士去配泵、加大输液量。
孟良人看着“小孟”,想了想刚刚住院老总神情的变化,觉得似乎有点意思。
对新鲜事物的接受都有过程,不一而足。
从住院老总身上看,接受ai在临床工作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事。
“小庄,你在北医那面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么?”
“我就是个研究生,临床入的少,见得少,咱们科相关患者也不多,大概理论我知道,但实际抢救就少了。”庄嫣解释了一句,“但小孟说的是基本原则再加上实际经验,没什么错误。”
“有的医生喜欢39毫升生理盐水+40单位胰岛素泵入,一毫升就是一单位,好计算。”“小孟”又说到。
“先快后慢,先盐后,这口诀是这么用的。”庄嫣没有在乎“小孟”说的一些小技巧,而是回忆到了一个口诀。
孟良人啥都不懂,他不是干这个的。就是觉得庄嫣像是一个大门派的弟子,口诀知道一大堆,但实际应用起来就要慢一步。
她还需要积累无数的临床经验,倒是罗教授看起来妖孽的很,仿佛生而知之似的。
“小孟,你再给我讲讲,正好有个患者,我之后持续跟踪,看看治疗效果怎么样。我的意思是,你展开说说,详细一点。”庄嫣道。
“首先应尽快补液,以恢复血容量,纠正失水状态,补液遵循的原则为先快后慢、先盐后的原则。
开始输液时的速度比较快,在1到2个小时内输入0.9%的氯化钠注射液1千到2千毫升。
前四个小时输入所计算失水量1/3的液体,以便尽快补充血容量,改善周围循环和肾功能。
当血下降至13.9毫摩尔时,根据血钠情况,以便决定改为5%葡萄液或者是5%葡萄生理盐水,并按每2到4克葡萄加入一单位胰岛素。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减少静脉补液量。”
“小孟”侃侃而谈,根本不假思索。
孟良人不知道这是“小孟”自己总结的,还是数据库里有成熟的经验。
但满满的临床经验让“小孟”略显稚嫩的脸上泛起一层光泽。
老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错觉。
有些事,还是要听ai的,孟良人总结到。
“第二、胰岛素的治疗,一般采用小剂量短效胰岛素方案,即每小时每公斤体重0.1单位的胰岛素,使血清胰岛素浓度恒定的达到100到200微摩尔每毫升。
能够有效的抑制脂肪的分解和酮体的生成。血下降的速度一般是每小时约降低3.9到6.1毫摩尔每升,每1到2个小时复查血。”
“第三,纠正电解质紊乱以及酸碱平衡失调……”
“第四,处理原发病和防治并发症……”
“第五……”
“第六……”
“小孟”就这么说着,仿佛针对酮症酸中毒有着无穷无尽的经验。
浩如烟海,汗牛充栋。
孟良人无语。
庄嫣已经算是基础极其扎实的那种科班出身的“精英”医生,但是和“小孟”比起来,好像还差一点。
难道这就是人脑与电脑之间的区别么?
差一点,就这还是孟良人对庄嫣有滤镜的结果。实际上,应该至少差了一两个大层次。
“小孟”还在说着,外面传来交谈的声音。
“你们行啊,介入科酮症酸中毒的患者多么?看你抢救的有板有眼。”
咦?内分泌的住院老总来会诊了?孟良人意识到这点。
“那是当然,怎么说都是研究生毕业,上学的时候学过。现在么,信手拈来,随便治治。”住院老总开启了吹牛逼的模式。
“治的挺好,留你们这儿吧。”
“别呀,大病历我写,首程我写,第一次抢救记录我写,这还不够。她也就是我老患者,我不好意思直接推你那去。
而且我会是我会,我们护士也不熟练。该转还是要转,万一有事,咱俩谁都说不清楚。”
住院老总奋力往外推。
“开玩笑的,会诊下了么,下会诊我写一笔转我那去。”
“行啊,那你回吧,一会我带着患者过去。肯定好好的送到你们科,绝对不会出事。”住院老总心满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