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理论上来讲应该可以,但我不知道采矿的场景数据采集情况。”

罗浩随即把无人医院项目的后台数据来源讲了一下。

his系统几十年攒下来的百亿份病历,光是这个数字就足以让人头晕目眩。

“李院长,采矿场景和医疗场景差别很大。“罗浩沉吟后说道,“医疗数据有his系统几十年积累的结构化病历,每一台手术、每一次用药都有详细记录。但井下作业“

李秋波身子前倾,手肘撑在膝盖上:“矿区去年就搞了数字化改造,所有采掘面都装了传感器,瓦斯浓度、顶板压力这些数据都是实时回传的。“

“这还不够。“罗浩摇头,“ai需要的是'操作记忆'——比如矿工怎么处理冒顶,怎么在透水时撤退,这些动作数据比环境数据更重要。“

办公室的空调发出轻微的嗡鸣。

墙上的挂钟秒针一格一格跳动,李秋波盯着罗浩行政夹克袖口露出的智能手环,蓝光在袖间若隐若现。

“如果.“李秋波突然压低声音,“让你们的ai跟着矿工下井呢?就像今天手术的跟台学习模式。“

罗浩的眉毛微微扬起。他想起手术室里那个沉默的机械臂,如何精准复刻顾主任每一个缝合动作。

“理论上可行,但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他掰着手指数,“第一是防爆认证,井下设备必须达到ex ia级别;第二是运动适配,机械臂要适应巷道地形;第三.“

罗浩的确就是个理工男,他掰着手指讲一二三四五。

这是罗浩的老习惯,李秋波也有认知。

只是李秋波看着看着有些恍惚,仿佛回到了罗浩还是医务科的小科员的时候。

“对了,我先查找一下。”罗浩笑笑,“我也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有些内容不太了解。”

罗浩说着,一伸手。

“小孟”直接把平板电脑递过来,手指在平板电脑上划了两下。

“还真有诶,已经开始了。”

画面里ai机器人正用液压钳剪开变形的矿车骨架,动作比消防员还利索。

“这是?”李秋波凑过来,惊愕的看着。

“这是前阵子西山那边刚发的测试视频,他们用ai机器人做的矿用救援款!“

视频里机械臂正探入塌方缝隙,红外镜头清晰显示它从碎石堆里夹出了矿工定位卡。

“这?”

“还不是很成熟,大家都在尝试看看要怎么做。”罗浩道,“国内最成熟的是码头。”

“我听说过,但没找到过相关的视频。”李秋波看着罗浩,有些期待。

罗浩划动平板,屏幕上跳出一段实时画面——洋山深水港的无人码头在晨光中苏醒。

没有汽笛,没有吆喝,只有轨道吊车在集装箱森林间滑行的细微嗡鸣。

三十台漆成橙红色的桥吊像沉默的巨人,它们的钢铁关节上装着数百个传感器,在晨雾中泛着冷光。

一艘二十万吨级的集装箱船刚刚靠岸,船体还在随着潮水轻微起伏,但桥吊的吊具已经精准落下。

“咔、咔、咔。”

连续三声轻响,三个四十英尺的集装箱被同时抓起,如同被无形的手从积木塔中抽出。

“这应该是港口新一代的ai调度系统。”罗浩指着屏幕解释道,“每台桥吊的决策延迟不超过2毫秒,它们甚至会‘学习’海浪的波动节奏,在船体抬升的瞬间完成抓取。”

罗浩眯起眼,也饶有兴致的看着这一幕。

画面一角,有个集装箱的角件明显变形,但吊具的液压爪像活物般调整了角度,侧着身子“挤”进去,稳稳扣住。

镜头切换,二十辆无人驾驶的agv正以每小时35公里的速度穿梭。

“这是什么?”李秋波见车里没人,惊讶的问道。

“自动引导车。”

它们像一群忙碌的工蚁,驮着集装箱在码头画出交错的轨迹。

没有红绿灯,没有停顿,所有路径都由中央ai实时计算——某辆agv突然急刹,它的激光雷达探测到一只误入作业区的海鸥,而系统已经在0.1秒内为整个车队重新规划了路线。

“传统码头需要至少2000人三班倒,这里只要30个技术员。”罗浩继续解释,“据说连轮胎磨损都是ai预测的——看那个角落。”

罗浩手指在平板上动了两下,把视野落到一台正在“自我检修”的agv身上。

它自动驶入维修区,升起底盘,机械臂从腹腔伸出,熟练地更换起传感器模块。

罗浩关上平板,微笑看着李秋波。

窗外,隐隐能看见东莲矿总医院的走廊上,护士推着药车“嘎吱”驶过。

那声音和视频里agv的静音轮胎形成鲜明对比。

“医疗ai和码头ai,本质上都是把人类经验变成数据。”罗浩轻声说道,“国内最早的ai码头是十几年前的事儿了,很多内容都跑了不知道多少遍。”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