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要是再有几个穷亲戚,东补一点、西借一点,用在吃上头、一个人一个月能有6、7块钱算是好的。

当年猪肉不要票,买猪肉的人却不多,为什么?普通人买不起,买得起的也不敢造。

指望其他单位、都像机械厂、纺厂的职工那样,天天吃鸡、吃鸭、吃肉,可能吗?”

改开以后,不再限制农村搞养殖,也确实有不少养殖户、种植户率先富起来。京城最早买私家车的那位,便是养鸡专业户,养殖场里每天能产几千枚鸡蛋,赚到钱之后,便了一万多块钱,买了一辆二手丰田车。

可这毕竟是极少数。

在农村里面,更多的还是看天吃饭。

是他们不想多养鸡、拎到菜市场去卖?……小老百姓没人脉没渠道,也只能拎着去菜市场卖。

可是城里人也不是天天都吃肉啊。一只鸡拎进拎出半个月才卖出去,这种情况绝不鲜见。

需求不旺,供给自然萎缩。

即便是大名鼎鼎的菜篮子工程,那也是在80年代末,城镇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以后,才根据需求提出来的。

没有高收入、何谈高消费?!

现在就是这么个情况。

卢家湾带着南湖公社的另外四个生产队一起发财,在陈凡看来是刚刚好。

可要是再加上隔壁的青山公社,他就要持保留态度了。

听完陈凡的话,肖烈文不禁头皮发麻,刚才的得意洋洋早已丢到九霄云外。

他狠狠抽了两口烟,突然站起身,打开身后的柜子,拨开几把56半,从最里面拿出一只对讲机。

对讲机???

陈凡看着跟砖头一样大的对讲机,眼睛眨也不眨,这玩意儿什么时候买的?

肖烈文拿着对讲机,先看了一下频道对不对,随即举到嘴边,脸色宛如正在战场上指挥打仗的将军,沉声喊道,“喂喂喂,我是肖烈文、我是肖烈文,听到请回答、听到请回答。”

不一会儿,对讲机里便传来几道声音。

“我是老杨、我是老杨,在的在的。”

“我是老张、我是老张,在的在的。”

“我是老叶、我是老叶,在的在的。”

“我是三虎、我是三虎,师父,咋地啦?我这儿正忙着呢,刚从阳山公社那边跑来几头野猪,从河里游过来的,正忙着打野猪呢。”

陈凡:竟然人手一台?阔气啊!

肖烈文黑着脸,“都什么时候啦,还在打野猪?我看你才是头猪。”

陈凡:憋笑。

下一秒,张队长的声音传出来,“咳咳,老肖,骂徒弟归骂徒弟,别扩大打击范围啊。”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