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去年年底,她班上有个叫卢新华的同学写了一篇文章,先贴在学校的公告墙上,后来被上海文艺杂志社的编辑看中,经过帮助他反复修改,终于成功发表。

这篇文章一出来,就引起跟风无数。

如果没有陈凡的引导,姜甜甜可能也会成为其跟风者。

但有了陈凡的几次正面引导之后,她也认为这类文章的格局太小,总是强调痛苦,而忽略了努力与奋斗的意义。

可即便如此,这类文章也是当前所有投稿中的精品。

现实如此,如之奈何?!

就在姜甜甜陷入沉思的时候,陈凡继续说道,“正常来说,大风过后,必定有大晴天。现实也是如此,以江南作协为首的、全国各大文学函授班的兴盛,就是最好的证明。

无论是大学里的文学专业生,还是文学函授班里的业余选手,都是推动文学健康发展的种子。

如今种子已经种下去,而且已经有不少发了芽,正在茁壮成长,所以可以预见,文学的春天,就在眼前。”

他说着转头看向姜甜甜,笑道,“我打算等这个学期结束,送你去美国,在千帆出版社学习两个月,你意下如何?”

听到这话,姜甜甜顿时愣住,“我?去美国?”

陈凡笑着继续说道,“美国有个‘国际写作计划’项目,是一位华裔女士,与她的美国丈夫合办的。江南作协已经与他们取得联系,并获得三名学习名额,受其资助,去往美国爱荷华大学进修半年,同时与世界各国的青年作家进行交流。

这个项目已经受到作协总会的关注,如果不出意外,日后会被总会接手,到时候全国各地的作家都有机会参与,如此一来,前往美国进修,并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情。

而且就在不久前,我们的50多位学者,也去往美国留学,这些都是上级安排的,所以对于去美国,你大可放心,绝不会招来麻烦。”

等他说完,姜甜甜赶紧摇头,低着头说道,“我不是怕麻烦。”

国家公派留学生去美国留学的事,她当然清楚。

说起来,还没放寒假的时候,学校里对于这件事还展开过讨论,赞成的、反对的都有。

但是一般来说,赞成的都是77级参加过高考的同学,而反对的,基本上都是前面几级被推荐上学的学生。

从她身边的人来说,绝大部分都对能够出国留学,持赞成、甚至是羡慕的态度。

她也不知道为什么,同学们眼里可遇不可求的出国机会,此时摆在了眼前,却有些心乱。

陈凡看了看她,感觉她的反应不太对,轻声问道,“你是有什么顾虑,还是不想去?”

顿了一下,见她还不说话,便笑了笑,说道,“你要是不想去,也没关系,回头我让亚丽整理一份千帆出版社的工作流程出来,作为参考。

反正最后你也是要回来,筹备管理我们自己的出版社,根子还是在国内,对国外的东西,适当挑选一些学习就好,倒也不是一定要照搬他们的东西。”

姜丽丽半靠在桌上,一会儿看看陈凡,一会儿看看姐姐,眼波流转,手里转着茶盏,心里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