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答案是18元港币!

之所以股价这么低,是因为九龙仓的控股公司、香港怡和集团对九龙仓的定位是“长期资产”。九龙仓持有大量的房产和地皮,可是怡和集团不想着卖房、开发,而是守着固定资产收租。

所以就显得短期利润特别低,很不符合香港人“发横财”的理财习惯。

如此一来,股票自然不受欢迎。

而李某某经过长期研究,发现了这一个破绽,并且经过计算,断定九龙仓的股票价值不低于50港元,如果投资九龙仓股票,预计投资收益在260%左右。

甚至只要布局合理,有机会以小博大、拿下这支英资股票里的明珠!

于是他断然下手,截止到78年7月份,他以10到30港元的价格区间,拿到了约18%、共计2000多万股的九龙仓股票,这时候的股价已经到了30港元。

然后被汇丰银行的沈弼警告,必须收手,这家公司不属于他。

如果不能掌握九龙仓,要那么多股票干嘛?

这一下李某某弄巧成拙,头疼了。

不过他还没死心,很快就找了个冤大头,那就是当时是世界排名第一的船王包船王。

正好当时因为全球航运业务开始进入衰退期,包船王有洗脚上岸的心思,李某某便找上门去,巧言献计,说服老包收购九龙仓。

当时李某某只不过是一家市值7亿港币公司的小老板,根本不被汇丰放在眼里,而包船王却是汇丰的大客户,甚至是董事之一。

汇丰不可能坐视李某收购九龙仓,却乐意看见包船王将九龙仓收入囊中,同时还能改善九龙仓的股价,从而提振汇丰的盈利水平。

没别的,因为汇丰也是九龙仓的大股东,甚至持有的股份比怡和集团还高。

于是在包船王心动之后,李某便将手里的股票全部转让给包船王,不仅顺利脱身,还狂赚6000万港币。

包船王拿到李某手里的股份,便开始默默收购九龙仓,将其股价从30多港币,推高到80多港币。

接着便是与怡和集团爆发的收购战。

最终以老包开出每股105港币的天价、抢先收购到49%的份额而惨胜。

在这一过程中,九龙仓股价从每股13港币左右,飙升到80多元,最后老包与怡和开展竞价收购,股价高达100块。

若是炒孖展(杠杆),足以让一个小有身家的人暴富。

而最早的主角李某某,也是因为这一神奇的操盘,入了沈弼的法眼,被强行喂食,以7亿港币身家,强行吞下了市值60多亿港币的和记黄埔。

他收购的股票是汇丰银行转让的,收购股票的资金是汇丰银行借给他的,甚至还允许分期付款。

再加上之前卖股票给包船王,狂赚的6000万港币,反倒成了九龙仓收购战中最大的赢家。

陈凡揉了揉眉心,想着和记黄埔的收购案几乎没有插手的机会,那九龙仓呢?

这时候股价已经到了高位,很快就会爆发老包同怡和的收购与反收购,貌似同样没有他插手的机会。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