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李爱国毫不犹豫,迅速脱掉鞋子,挽起裤腿,一脚迈进了河水中。

刺骨的寒意瞬间袭来,他忍不住打了个哆嗦,心中暗自叫苦:这河水里还真是够凉的啊。

鸟为食亡,人为鱼冷,为了改善伙食,咱李爱国决定忍了。他从老黑手中接过竹篓,这竹篓是老黑特意找篾匠出身的工人制作的。

大竹被剖成长长的“经向”篾条和稍短的“纬向”篾条,十字交叉编织成巨龙状的竹篓,分量特别沉重。

李爱国双手吃力地抬起竹篓,河水湍急,脚下一滑,差点一头栽进河水里。

就在这时,一双手从旁边稳稳伸过来,一把从后面高高举起了竹篓。

李爱国回头一看,惊讶地说道:“李老哥,你怎么也下来了。”

李爱国看到李局长把竹篓高举过头,把自己的脑袋从空格处擦着双颊耳边套进去,头在笼内,把水笼小心放在双肩上,他一时间竟然有点恍惚。

这可是九局的局长啊。

“李老弟,你这是准备用竹篓抓鱼吧?”李局长此时已经意识到了李爱国的用意。

“钓鱼确实能陶冶情操,却填不饱肚子,我看这河里的鱼挺多的,用竹篓应该是个好办法。”

两人说着话,合力将竹篓按在了水下面,老黑趁机把钢钎顺着竹篓的口夯进了河底。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一番忙碌下来,几人都冻得浑身瑟瑟发抖。

特别是李局长,虽然还不到五十岁,但这些年常年在戈壁滩上奔波忙碌,身体早已不如往昔那般硬朗。

出了水之后,他连连打了几个喷嚏,身子微微颤抖。

“局长,您赶紧穿上裤子。”警卫员递过来裤。

李局长摆了摆手,说道:“别忙,等会我还得跟李老弟一块下河检验成果,这一脱,一穿,更容易着凉。”

警卫员清楚李局长的性子,也不敢再劝了,将篝火升得旺旺的。

于是,河边就出现了一道奇景,只见三个头戴毡帽,身穿厚袄,却光着两条大腿的家伙,蹲在篝火边撅着屁股烤火。

幸好这里没有人路过,警卫员们也都是男同志,要不然的话,非得被人喊“抓流氓”不可。

戈壁滩上的群众大多不吃鱼,这甘子河虽然河面不算宽阔,可里面的鱼类资源却极为丰富。

李爱国的手还没烤干,就听到河里面传来“扑棱扑棱”的声响,定睛一看,只见一条大鱼正奋力钻进了竹篓里面。

“诶,赶紧的啊。”一个警卫员眼尖,看到鱼后,双眼放光,兴奋得当时就想跳进河里面去抓。

却被李局长一把拦住了:“别着急,我想看看这一个竹篓到底能抓多少鱼?”

有李局长阻拦,那些警卫员们只能眼巴巴地蹲在岸边,眼睛紧紧盯着竹篓。

足足半个小时后,看到竹篓的钢钎微微抖动,李爱国知道继续抓下去的话,竹篓可能要扛不住了。

“现在到了检验成果的时候。”

当然了,这一次李爱国说什么都不让李局长下河了,而是自己带着老黑来到了竹篓旁。

此时的李局长还有点生气,但是下一秒就喜得合不拢嘴巴。

只见李爱国双手“囊中取物”般,伸进竹篓里面,拽出一条足有三斤重的大鱼,扔到了岸上。

“哎吆,三斤!”

“哎呀,五斤!”

“好家伙,这条鱼该有七八斤了吧。”

不得不说甘子河看起来不大,里面的鱼类资源还挺丰富的。

四个竹篓被装得满满当当。

里面有肥美的鲫鱼、重口裂腹鱼、极边扁咽齿鱼。

最多的则是一种体表光滑无鳞、身形修长、背部呈青灰色的高原冷水鱼。

据李局长介绍,这鱼在甘子河中叫裸鲤,在青海里叫青海裸鲤,应该是湟鱼的一种。

竹篓里面的鱼大部分都被丢到岸上,李爱国看到竹篓的底部,还有十几条小猫鱼,不屑一顾:“丢掉、丢掉!”

十几条小猫鱼顺着河水,欢快的游走了。

警卫连的同志:“.”

李局长:“.”

李局长有些觉得自己小老弟小瞧了,却找不出生气的理由。

特别是,这小老弟也真够意思,随后竟然把竹篓借给了警卫员们。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