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情况也差不多,我娘为了给我留条命,偷拿了地主家一个馒头,被活活打死了。”
救援队员们想起解放前的哪些事情,嘴巴里的羊肉不香了。
现场的气氛顿时凝重起来,司机楼内只能听到车轮撞击铁轨的声音。
刘青松长长叹了口气:“要是能提前知道天气变化情况就好了。”
陈伯雅一边铲煤,一边小声说道:“现在就算是国外也没法办到.”
他意识到这话可能犯了错误,连忙又吞咽了回去。
那些救援队员们却都清楚陈伯雅讲的是实情。
国外那么多大科学家,那么多气象专家,都无法提前知道大雨什么时间落下。
国内对于气象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更不可能了。
沉闷的气氛中,李爱国咬下一块烤羊肉,津津有味的咀嚼了起来。
这玩意真好吃。
****
救援列车返回前门机务段已经是第二天了。
李爱国带着刘青松跳下司机楼。
邢段长、段领导们和十几个火车司机都激动的鼓起了掌。
出乎李爱国预料的是,现场还有几个报社的记者,其中有一个还是上次采访过自己的。
邢段长兴奋的介绍道:“爱国,人人日报的记者得知了救援的事儿,想对你们进行采访。”
“刘记者,你好,你好。”李爱国笑着跟刘记者握了握手。
刘记者显得很高兴,握住手说道:“爱国同志,大半年没见,你又立下大功了,能够奋不顾身冲进洪水中救人,这种勇气实在是令人钦佩。”
闻言,李爱国心生疑惑。
一般来说,像这种采访需要单位出面跟报社联系。
要知道他们仅仅在沈羊耽误了两天就赶回来了,还没来得及把具体情况汇报给机务段。
这些记者是从哪里得到的消息?
刘记者看出了他的疑惑,转身指了指一个年轻的记者。
“这位是我们人人日报的实习记者周雪洁,她回家探亲,正好乘坐了k16次列车,亲眼目睹了你们救人。”
李爱国看了看马尾辫记者,却没有半点印象。
周雪洁提醒道:“海腰带,我亲手递给你的。”
海腰带是海军专用皮带的俗称,纯牛皮制造,硕大的钢扣上有海军的“八一”标。
这玩意特别贵重,只配备给海军里的领导,李爱国当时还在好奇,一个姑娘家家的,在哪里搞来这么大个的皮带。
现在总算是想起来了。
“海腰带同志,原来是你啊。”李爱国笑呵呵的握住了周雪洁的手。
周雪洁:“.”
“对了,腰带还给你了吗?”
“还了.”
周雪洁觉提起海腰带是个错误的选择。
她就算是从小喜欢舞枪弄棒,毕竟是个姑娘,父亲教育她要知书达理。
“那腰带确实不错,特别是钢扣的手感.”
“那个,火车司机同志,咱们还是谈谈救人的事儿吧。”
“诶对对对,谈救人。”李爱国眼皮上挑。
周雪洁赶紧拿出笔记本和钢笔,一脸期待的看向李爱国。
“我想起来了,当时我差点被洪水冲走,就是拉着海腰带的钢扣,才算是稳住了。”
周雪洁:“.”
李爱国倒不是故意的。
关键是那海腰带真是个好东西。
****
这次采访是集体采访,李爱国的环节很快便跳过了。
记者们开始对救援队的同志,还有k16次列车的车长、正副司机和乘务员们进行采访。
李爱国得了空闲,晃悠着来到了整备车间里面。
一进门,就看到肖参谋一脸幽怨的盯着自己。
按照原定计划,只要两个月就能完成战壕挖掘机样机的制造工作,他也能回到金陵复命。
结果,这火车司机竟然接了好几个“私活儿”,现在已经将近四个月了,还没有完工。
“老肖,你这是弄啥咧,咱们是战友,不是夫妻,不能搞久别胜新婚那套。”
肖参谋本来一肚子火,听到这话,差点笑出声来,火气也消散了。
算了,这家伙也没闲着,不跟他一般计较了。
肖参谋站起身指着一台庞然大物说道:“李司机,整备车间的师傅们已经按照图纸,完成了大部分的组装工作,不过战壕挖掘机的液压管路还得你来搞定。”
“老肖,其实我一直盯着这边,今儿过来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李爱国说着话戴上了手套,抄起板子爬到战壕挖掘机的大臂下面忙碌了起来。
一直忙活到傍晚时分,李爱国拧好螺丝爬了下来。
“李司机,还要几天时间?”
“三天吧。”李爱国给出了一个保守的时间。
肖参谋点头:“我现在联系金陵那边,把这个消息汇报上去。”
他的意思很明显,你要是在接“私活儿”,就得想好怎么跟首长解释。
这老肖太鸡贼了,李爱国哭笑得不得。
他确实打算到金陵走一趟,顺便跟陵地球物理研究所的赵九张见一面,讨论天气预报的事儿。
傍晚。
夕阳似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