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专家老陈突然放下钢笔,眉头紧锁:“爱国同志,偏二甲肼的剧毒性可是个大麻烦!当年老毛子实验室泄露事故。咱们现有的防护等级和储存条件,能扛住这玩意儿吗?“
李爱国早有准备:“双层密封罐加负压抽风系统,就像保存芥子气那样处理。我在旧笔记里见过图解,待会儿我画个草图。“
“要是运输途中罐体裂缝……“
“用铸铁罐外包铅板!我们前门机务段整备车间就能做。“
徐蓝若翻了翻笔记,下定决心:“验证需要时间!先按1:1000比例做模拟测试,所有人穿防化服操作!“
他转向一个专家:“立即调几套防毒面具过来!“
李爱国算是见识了这年月军工专家的工作效率。
有了想法,当场计算,当场实验,当天出结果。
五院本身就在进行燃料实验,各种化工药剂齐全,就算是缺少一些,这帮子白手起家的专家也能自己配置。
徐蓝若带着几个专家穿上全套防护装备进到实验室内。
此时已经接近晚上十点多。
昏暗的灯光下,李爱国打了个哈欠,看到实验室那边还需要一段时间,就趴在桌子上短暂休息一会。
不知过了多久,李爱国被人推醒了,抬起头就看到了徐蓝若那张兴奋的脸。
“成了!爱国,成了!经过二十多次失败,我们终于成功了,两者混合后,确实能稳定燃烧。
要是能找到精确配比,能效比估计能达到百分之八十,这可是能让咱们的火箭往前赶两年的大突破啊!”
徐蓝若激动地直搓手,“小刘,马上去向钱所长汇报!这燃料问题如果解决了,东风一号的发射日子就能往前排了!”
刘教授离开实验室去打保密电话。
徐蓝若再次看向李爱国时眼神已经变了,带着敬重:“爱国,多亏了你提醒,要是这燃料真能搞成……我请院里面给你记上大功!”
“功不功的无所谓,”李爱国摆摆手,“只要能让咱们自己的大火箭早点上天,比啥都强。”
偏二甲肼燃料和硝酸的组合算是比较早期的燃料技术了。
等工业技术水平提高了,再把液氧和高精炼煤油的王炸组合拿出来,刷一枚大火箭。
只是路要一步一步的走,饭要一口一口的吃,千万不能心急。
钱老在凌晨接到五院的电话后,立刻同意五院组织人员对李爱国提出的燃料方案,进行下一步的深入研究。
同时,还叮嘱徐蓝若要积极配合人工降雨计划。
一来是收集火箭升空的数据,二来是缓解京城的旱情。
搞科研不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嘛。
有了这层关系,五院的同志更加配合了,也顾不得休息,便开始在仓库里忙碌了起来。
清晨,李爱国打着哈欠来到了食堂里面。
厨子看到他进来,立马端上了两盘菜,一盘子是昨天的红烧肉,一盘子烧鸡。
李爱国夹起红烧肉咬了一口,感觉到比昨天的还要香。
五院这边的进展很快。
随后,水文局送来了人工降雨所需要的化银和碘化亚铜等材料。
五院的化工专家们将这些材料经过配比制成了降雨所需要的材料。
材料齐备了,如何装配到小火箭里却成了一个大问题。
要是火箭在爆炸时,高温灼烧了降雨材料,那人工降雨就成空谈了。
“我看还是在火箭后方加装开伞装置吧。”徐蓝若身为火箭专家提出了一个办法。
李爱国点头赞同:“开伞装置中可以加装定时装置,既能控制播撒的时间,又能确保降雨材料均匀播撒。”
这个方案其实跟火箭发射卫星的技术原理差不多。
只不过一个是在大气层内开启定时装置,释放携带物。
另一个是冲出大气层外,到了预定轨道,再释放卫星。
五院对于该技术也一直有研究,正好可以趁机进行简单的实验。
“就这么定了,小张,马上把图纸设计出来,通知车间的老师傅们开工。”
听到徐蓝若的话,一个身穿灰色中山装的年轻人站起身:“我马上去。”
李爱国觉得这年轻人有些眼熟,愣了片刻之后,才想起来:“这是张东山吧?当初参加培训工作时,因为违反保密制度,藏了一个笔记本,跟你吵架的那个?”
“你还记得这事儿啊。”徐蓝若看着张东山的背影说道:“这小子脑瓜子特别聪明,还特别爱学习,毕业后就留在了五院内,现在是年轻一代里比较优秀的技术员。”
这事儿是五院内部的事情,李爱国只是随口一提,也没多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