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李爱国赶到会议的时候,领导们已经来了。

李爱国跟段领导见过几面,快步走过去握了手。

“爱国同志,咱们又见面了,每次看到你们这些年轻人,我都感到羡慕,特别有精气神。”

“领导,年轻人经验浅,还得指望您这个老舵手指引方向。”

段领导哑然失笑,对着李爱国点了点:“你啊,这张嘴甜得不像是个研究员了。”

“这都是领导给我们创造了宽松的环境,大家伙才可以畅所欲言。”李爱国看向齐教授和那些研究员,“大家伙说是不是?”

“是啊,段领导就是我们的大家长。”大家伙轰笑起来。

原本严肃的气氛,稍稍缓和了一些。

几个部委的领导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的眼中看出了对方的想法。

这李爱国能够以火车司机的身份,在各个部门都吃得香,看来不仅仅是因为受到了上级的重视。

大家闲聊几句,研讨会正式开始。

研讨会上,段领导听取了齐教授的汇报后,脸上的笑意逐渐收敛。

“这玩意可能太超前了,能不能再降低一些参数?”

“不可能了,咱们制造的本身就是一台超前的涡轮轴发动机,工艺和复杂程度远超过活塞式发动机。”齐教授率先举起手反对了领导的意见。

段领导清楚齐教授严谨的性子,知道不可能简化了,只是现在造不出来啊。

段领导看到李爱国坐在旁边一言不发,心中一动,询问道:“爱国同志,你是霹雳火发动机的设计者,有什么想法?”

“我也是第一次参与到航空发动机的研制中,很多事情都不懂.”

看到李爱国开始给自己迭甲,段领导挥了挥手:“爱国,咱们军工单位跟一般的工厂不同,没有那么多上纲上线的事情,你有意见尽管说出来。”

听到这个,李爱国这才坐直了,缓声说道:“我们以前制造盾构机的时候,也遇到了类似的困难,很多配件没办法制造出来,于是采取了代工的办法。”

“代工?”一个领导皱眉头。

“就是把配件的图纸交给地方工厂来生产,发挥它们的长处和优势,发挥集体的力量,最终把配件生产出来。”李爱国把代工简单解释了一遍。

会场内一片安静。

大家伙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方式。

仔细一思索,确实有可行之处。

只是好像又有点不合适。

一个领导举手:“爱国同志,这台发动机的保密级别很高,该如何解决保密问题?”

“我听齐教授介绍过国内的军工厂.”李爱国看了一眼齐教授,齐教授点头附和:“爱国同志是116车间的副主任,按照规定,允许接触到这些机密资料。”

段领导也点头:“爱国,你尽管说。”

李爱国这才接着说下去:“那些军工厂的保密级别也很高,要是再加强一下的话,保密不成问题。再者说,他们加工的只是单独的配件,就算是图纸被盗,敌人也造不出来发动机。”

“确实如此。”段领导点头,环视一圈问道:“我觉得爱国同志的方案可行,大家伙还有什么意见?”

一个头发白的领导举起了手:“我倒是不反对代工模式,只是这些配件的技术难度太高了,就算是军工厂发挥优势,估计也很难造出来。”

此话一出,在场的领导们和研究员们的脸色微微一变。

大家伙清楚这个担心并非无稽之谈。

就拿所需要的单晶叶片来说,目前国内只有京城金属研究所进行了相关研究,不过并没有取得真正的成果。

“这就是此次研制计划跟代工模式不同的地方了。”

面对一道道疑惑的目光,李爱国开口了:“那些军工厂、军工研究所不单是代工,他们还要集中科研力量对相关配件展开技术攻关和研究。”

哗!

此话一出,现场一片哗然。

各单位的研究方向、项目都是提前规划好的,要他们搁置自身工作来协助研发发动机配件,显然不现实。

齐教授也是头回听说“科研代工”。

不同于其他研究员,他没立刻反对,总觉得李爱国提这个计划,绝非莽撞。

事实上,李爱国对此早有谋划。

在常人认知里,技术总会顺应时代,在恰当时机出现。

实则不然:技术研发好比研究员在黑暗中探路,岔路无数。

一旦走偏,即便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要么无果,要么成果无用。

美日投入超 50亿美元研发冷聚变发电设备,想打造“清洁廉价的无限能源”,最终却因理论基础错误,50亿付诸东流。

冷战后期,小美家为了压过老毛子一头,打造全球最大超音速客机,斥资超 20亿研发波音 2707,未能商用。

咱们也吃过大亏。

曾费巨大精力研制超级反导大炮,目的是以 420毫米口径火炮发射核弹头拦截来袭导弹。

结果炮弹的初速无法达标,单枚炮弹成本超 100万美元,而同期“反击一号”导弹拦截成本仅为其 1/5。

5号防空导弹,仍采用无线电指令制导,抗干扰能力无法达标,最终下马。

更别提那种造成重大损失,差点耽误了东南地区防御的新型轻型坦克了。

类似的悲剧数不胜数。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