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嫂,正好。伱把这个放下再去上班。”唐植桐不由分说的将挎包里的东西掏出来塞给王雁,既然见到人,写好的说明自然是没有往包装纸里塞。
“桉子,你这是干啥?你三哥在家呢,进来说。”王雁被唐植桐的行为搞了个措手不及,抱着几个纸包让唐植桐进门。
“不了,三嫂,我得赶紧去学校了,要迟到了。回见了您呐。”唐植桐才不会进门搞什么极限拉扯,放下东西,挥挥手,立马骑上自行车跑了。
“喏,桉子给的。”王雁目送唐植桐远去,转身碰到听见动静出来的马克俭,将那一包包的东西转交给了丈夫。
“唉,这个桉子,收起来吧。”马克俭有些无奈,明明都跟唐植桐说明白了,是想感谢一下他的帮忙,昨天还好好的,今天一大早怎么又送东西?
“你收吧,我得抓紧去上班了,要迟到了。”王雁没来得及问缘由,重新推上自行车,出了门。
话说唐植桐来到学校,一切如常,收拾一下进教室听课。
胡萝卜田暂时不用搭理,学院路面上的黄沙也已清扫干净,通往清真食堂的小路倒是尚未铺好,但也仅剩最后一步,用不到学生参与。
唐植桐清扫路面的时候目睹了这条小路的铺设过程。
将原先的土路挖开,然后往里面铺设石头,一共铺了三层,第一层是大石头打底,往上一层是小石块,最上面是小石子,今天会有专业人员来浇筑成柏油路。
这条路用料扎实,堪比唐植桐去年做临时工时的那片工地的路面,真真是往百年用路去建的。
午饭后,219宿舍的其他五位委培同学犹如约好一般,将二十斤本地粮票交给了唐植桐。
唐植桐拿在手里,心里却沉甸甸的。
二十斤不多,但换成白薯的话,可以供一个家庭度过一段时间的难关。
也许会有人问,一斤粮票换五斤白薯,总共也就换一百斤,即便一家只有三口,每人每天吃一斤的话,最多也就吃一个月。
这种算法没有错,但非常可爱。
事实中饥饿的农村中,没有人会拿主粮当饭吃,为了多抗一段时间,都是掺着吃。
就拿现下这个季节来说吧,薅上一筐地瓜叶,甚至是地瓜藤,回去洗洗切碎,将白薯切成块,一同放在锅里煮,煮熟后一人一碗,就是一顿饭,一天两顿饭中的一顿,不是一天三顿……
白薯是用来提供维持人体所必需的基本能量,地瓜叶、地瓜藤则用来增加饱腹感……
其他时节也差不多是这样子,地里有啥,饥饿的人就吃啥,一点都不敢嫌弃,最怕的就是青黄不接以及冬季,那真的是没得吃,啃树皮,吃观音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