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叶志娟从来没有阻止过,更没有阴阳怪气的刺挠,甚至主动从自己单位帮丈夫筹措寄回老家的费用。
后来,王父授了衔,供给制也改成了工资制,两口子的工资已经能完全覆盖住一家老小的开支及往老家寄的那部分。
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小到个人,大到整个国家,都充满了干劲,信心十足。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王父积劳成疾,撒手人寰。
无论出发点是道义还是公理良俗,王父去世的事情,都有必要通知王父老家的亲人,于是叶志娟拍了加急电报。
老家方面并没有来人,只是回了一封电报,内容也比较简单,表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就不过来了,打算在老家给王父立座衣冠冢。
对于老家方面来不了的事情,叶志娟并不意外,和闺女聊起来的时候也说了自己能理解,老人家年纪大了,不来就不来吧。
但在老家给王父立衣冠冢的事情,叶志娟忙着王父的追悼会等事宜,并未及时做出回应。
这一耽误,王父老家的相关部门几经辗转,把电话打到了叶志娟办公室。
谁知老太太只是通知,并未打算取得儿子遗孀的同意,直接找上县里,要求县里出经费……
本来嘛,老太太若是悄么么的立个衣冠冢,这事大概率会没人过问,但闹了这么一出,县里就不能充耳不闻了。
虽然县里对这事乐见其成,也愿意出这块费用,但还是有懂事的人,因为这事得经遗孀同意,甚至得组织批准!
一听原委,叶志娟为了丈夫的清誉着想,不假思索的婉拒了县里好意。
这么多年了,叶志娟也看清楚了,丈夫的这帮兄弟,若是由着他们来,还指不定以后打着丈夫的名义做什么事呢。
如此,叶志娟与丈夫那边的亲人之间算是结下了梁子。
尽管王父已去世,但叶志娟依旧按照丈夫在世时的规矩,每个月按时寄四十块钱给老家,从未中断。
即便如此,王父老家那边还不满意,又来过几次信,以老太太的口吻写成,说话不是很客气,当然,主要目的还是要求加钱。
叶志娟回过一封,丈夫已经没了,工资少了一个人的,自己又拉扯三个孩子,给不出更多,如果再闹,这四十也不寄了。
看叶志娟态度坚决,那边才安稳了些。
也是从这时起,王静文结束了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父亲的去世不仅仅是经济上的重创,还附带其他人给予的精神伤害。
有同学就刺挠姐弟三人是没爹的孩子,这也是敬民在受到欺负后不敢声张的一个原因。
娘四个只靠着叶志娟的工资过活,扣除给王父老家亲人的钱后,剩下的捉襟见肘,明明是三个子弟,却过着普通百姓的生活,说没有落差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