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下午放学,唐植桐依旧绕道南池子大街,但今晚没有再吃槐饼。

再好吃的东西,连着吃也会吃腻,更何况这玩意撑肚子却不顶饱。

回到家后,唐植桐先忙活着和面,一边和面一边跟母亲打听着温锅烧灶的习俗。

“没听说有什么讲究。”张桂芳顿了顿,补充道:“倒是女儿出嫁后,娘家人有去温锅的习俗,要送筛面的箩、量米的升,还有年糕、面鱼馒头,说什么生活能蒸蒸日上、步步高升、年年有余和全家健康长寿。”

那是别人家的闺女,她被卖到唐家的时候,什么都没有,一切都是婆婆置办的。

“得嘞,那我就看着买点吧,有个朋友星期天搬家,喊我过去帮忙。”唐植桐赶紧说明自己问这个的原因,这跟嫁闺女不同,不是在戳亲妈肺管子。

既然亲妈都没听说,唐植桐就打算捡点眼下能有,寓意吉祥的东西带过去。

唐植桐不知道其他地方有什么说法,但齐鲁那块确实对温锅有讲究。

在泰安那块,温锅必带豆腐和豆芽,寓意都富、发家致富、生根发芽;到了滕州就成了鸡、鱼、豆芽,寓意发财和富足;威海则偏重于发面做的饽饽,象征着蒸蒸日上、快快发财。

此外也有人带锅碗瓢盆、茶具、筷子啥的,主打一个实用,有帮协着把家搭起来的意思。

只是这种讲究在生活富足以后,逐渐失去了市场,大多买点礼品吃顿饭拉倒,有的甚至不在家开火,选择去饭店招待亲朋友好友。

唐植桐活好面,先去厢房把炉子给点着。

同时把窗户、门全部打开,保持空气流通,让屋里别太热。

五香火烧做起来比油酥火烧简单很多。

准备一根擀面杖,备下一碟椒盐、一碟食用油即可开工。

掇下一块二两的面剂子,再次揉搓成长条状,然后用擀面杖顺着擀压成长条饼。

四指并拢沾上点食用油涂抹在面饼上,再蘸些椒盐抹在上面,接着将面饼卷成圆柱状。

用手从圆柱上方往下按下,再用擀面杖擀成规则的圆饼,就可以放在炉面熥了。

待面饼稍硬,转移至抽屉里继续加热即可。

整个过程跟做油酥火烧差不多,但用油量少,而且不用操心面发到什么程度,更不用续面。

口感嘛,表面略硬,内在喧软,在椒盐的加持下,吃起来不算差,而且耐放,适合动手达人在家做,虽然麻烦了点,但能吃个放心。

“你不嫌热吗?快出去。”唐植桐仿佛又回到了在火烧铺帮忙的童年,守着炉子一脑门汗,但也有不嫌热的,比如凤芝,此刻正兴致盎然的看着哥哥搓面饼。

“不热,我要跟哥哥学手艺,以后做给咱妈吃!”凤芝往后退了一步,却坚决不肯出去。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