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户口管理严格,但现在四九城的农村户口管理相对较松,以婚配的名义还是能落下户口的,前提是生产队和公社得答应。
放在以前,这条路也不好走,但农场那边现在毕竟划归邮电系统管理,这样就好操作了很多。
各系统的农场说白了就是一种粮食关系转移,生产队照样交公粮,只不过是不再将公粮交给粮食部门,而是交给各个系统。
这里面说是漏子吧,也不算,毕竟肉烂在锅里,也没有浪费。
对于生产队来说,有人能嫁过来是好事,毕竟能充实生产队的劳动力,至于因此带来的粮食消耗嘛,这一点并不需要太过注重,因为现在交公粮的办法是先留下口粮,剩下的部分再按比例拿出一部分或交或售给粮站。
“也是个办法,我协调一下。”方圆眼睛一亮,总归是条法子,已经比直接遣返好了太多。
“她叫余英,小名英子,从天水上的车,今年17……今年18岁!”见方圆答应下来,陈大姐赶紧将这位姑娘的姓名、年龄说了出来,既然是给她说亲,总得有点基本信息。
至于年龄嘛,陈大姐谎报了,《婚姻法》规定女满18周岁才能登记,既然是帮着余英解决问题,这点必须考虑到位,不能先过着不扯证。
“行,我这就去问问。”方圆答应下来,根本没在意年龄,为了结婚谎报个一两岁太正常了。
至于这位女同志是否同意在本地找婆家,方圆连问都没问,都这个节骨眼上了,什么妇女意愿都要往后靠一靠。
说干就干,方圆掉头出了工会办公室,骑上自行车就直接去了农场。
自打四九城市局被允许协办农场以后,方圆就去劳动过,跟那边的生产队长认识。
方圆没打算通过市局或者部里来解决将这事,先不说市局同不同意,一旦上面知道了,简单的问题反而复杂化了。
直接跟生产队对接就少了这方面的麻烦……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方圆在做媒这件事上明显没有经验。
把余英的身份、境况一说,生产队队长一脸为难:“方领导,您做的媒肯定是靠谱的,不过这事还真有点难处,我们生产队是有单身的小伙子,但这姑娘的条件……恐怕人家看不上啊。”
“怎么?你们生产队的门槛这么高?”方圆也不恼,掏出烟来给生产队队长散了颗烟。
“方领导,我不跟您见外,跟您交个实底儿。这几年找对象虽然看重成分,但无论男青年,还是女青年,都倾向于找成分好的里面日子过的比较好的。甭管是平时过日子,还是以后有困难,都有亲家能搭把手。”生产队队长说的很直接,也很坦诚。
成分是农村找对象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也是一条硬杠杠。
生产队队长生怕方圆不信,点上烟吸上一口,继续说道:
“方领导,农村不比城里,有些成分好,但家庭生活困难的男青年确实很难找到对象。
即便家里困难,男方父母也不希望儿子打光棍,大多数要么给钱,要么给东西,托媒婆给儿子找个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