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不太好吧?等到了冬天还不得都冻住?我觉得用罐头瓶更好一点,玻璃的那种,能直接放在阳台上晒太阳。一年四季都能有产出,不会受气温影响。”
唐植桐没想到方圆会有养小球藻的想法,不过想想也正常,眼下到处都缺蛋白质,就连海子里面过阵子也会养。
“倒也是个办法。”方圆听后看了唐植桐一眼,若有所思。
食堂里就餐的职工很多,明显不是个说话的地方,唐植桐笑笑,跟方圆一样,埋头干起饭来。
饭后,俩人出了食堂,方圆直接开口道:“到我办公室一趟。”
“你是不是看出些什么?用罐头瓶有些小气,不是你的风格。”进了办公室,方圆自顾自的点上一颗烟,指了指椅子,示意唐植桐坐下。
“嘿嘿,要是换个人问,我肯定得说还是以种地为主,毕竟咱院子里的地一年能产两茬,挖个水塘也就只能夏天用来养小球藻,天一冷小球藻就不长了,不划算。”唐植桐嘿嘿一笑,那篇可是社论,自己再飘,也不能反着来。
“换成我问,答案就不一样了?”方圆也跟着笑,因为他知道唐植桐对自己毫无保留的信任,接下来的回答是心里话。
“那肯定不一样啊。说实话,即便小球藻确如报纸上说的那般富含蛋白质,但我对它的产量存疑。
若是产量真的大,就不会有什么小夏收、小秋收了,直接在偌大的淡水湖、水塘里养,只要假以时日,肯定吃不完。”
小球藻可能真的富含蛋白质,但唐植桐没有经过亲自试验、调查,不发表意见。
这玩意几十年后依旧有人在售卖,一斤百十块钱,据说营养含量很高。
如果产量真的高,那为什么能卖到一百块钱一斤?
如果营养真的高,为什么还要吃鸡蛋、吃肉、吃豆制品?全民养殖小球藻,全民都吃小球藻得了。
小球藻也就这两年风靡一阵子,等粮食产量好转,立马会销声匿迹。
人们用行动做出了选择,知道这段过往的唐植桐自然不会在小球藻上下大功夫。
“唉,本来想着这玩意一分二、二分四,很快就能养成一片,给大家伙补充点营养,听你这么一说,好像白费功夫似的。”方圆叹了一口气。
“养养看吧,说不准有些同志宁愿饿着也不吃呢。”养小球藻得用尿,把尿稀释后放入小球藻,得亏每隔几天就得换一次营养液,否则那味道前肯定站不住人,即便如此,也会有人产生心理不适。
而且唐植桐压根就不信报纸上关于小球藻的宣传,他们说的生长速度大多在实验室或者有专人照料的理想状态下,实际上嘛,养大半个月都不一定能够一个窝头的量。
况且眼下小球藻的加工工艺不过关,人体想吸收很困难,基本等同于怎么吃进去的怎么拉出来。
唐植桐是看过一些末世文的,有人在末世养老鼠、养蟑螂、养蘑菇,但没见几个人养小球藻,可见其鸡肋程度。
“有的吃就不错了,哪能挑三拣四?现在市面上已经没有鲜肉、鸡蛋了,我听说过阵子连罐头都没得买,真担心职工会跟外地似的水肿。”方圆看了一眼唐植桐,觉得那个宁愿饿着也不吃的就是眼前这位。
“这个倒是有可能。”唐植桐点点头,认同方圆的说法。
干部的定量从下个月开始自愿节约,普通职工最晚9月份也会降低,再加上没有肉、蛋补充蛋白质,关键是经过前阵子冰雹的肆虐,再等几天蔬菜也会减少。
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