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退位前,这两座门管理还是挺严格的,到了五十年代,由于太阻碍交通,统统拆了。
路过大石作胡同,唐植桐有点想进去看看新院子,犹豫了三秒钟,最终还是放弃了。
估计化工原料公司这会儿正在挪腾仓库,乱糟糟的,自己过去要么帮忙干活,要么添乱。
除了昨天看房时,化工原料公司值班职工说的那些外,今天上午孟庆丰又给唐植桐作了一番介绍。
团城东侧某个沿街的院子是巴金、靳以曾经住过的院子,这个院子旁边的几个院子则是故宫博物院的宿舍。
唐植桐听到这的时候,甚至有那么一丝丝犹豫,要不要跟这些邻居中的几个打好交道,以便学习如何分辨文物及收藏?
回到家,唐植桐立马将房管局要修缮大石作胡同院子的事情告诉了张桂芳。
“得干几天?”张桂芳听后的第一反应是琢磨粮食的消耗量,看能不能支撑的起来。
“明天、后天、大后天,最多三天,如果快的话,有可能两天半,甚至两天。”唐植桐觉得祝局的话里留有一定余地,自己又不是什么高官,他犯不着紧着最短时间立军令状。
“修房子得多少人?咱们管饭的话,得销多少?”张桂芳盘算着自己的粮食储备,生怕消耗的太多。
“我没问多少人,估计怎么也得十来个吧?要不咱不管饭了?”唐植桐看出了母亲的犹豫,不管饭也没事,大不了自己过去放下两条烟,再说点好话,反正得让维修师傅们用心干活。
“咱们这边修房都是要管饭的,师傅用心修,咱能住着也省心,能踏实好几年。”张桂芳说完顿了一下,仿佛在找理由说服自己一般:“能给咱修是人家给你面子,咱在这种事情上跌份,你以后还怎么见人家?得管!”
“行,那咱就管饭。”唐植桐点头附和道,眼下菜店空了,副食不足更凸显出粮食的重要,不愁维修师傅不用心。
“既然管饭,咱就照着一人一斤干粮的量来,管足了,他们才给踏实干。”虽然决定要管饭了,但张桂芳还是有些心疼粮食,儿子去年跑东北淘换来的粮食已经消耗了一半,况且接下来定量还会缩减,她对未来的底气不足。
好在这种管饭只管中午一顿,而且工期最多只有三天,张桂芳觉得自家出的起。
“行,您可着十斤玉米面蒸窝头吧,我明天带过去看看情况。妈,咱家还有多少玉米?”唐植桐看出了母亲对粮食的不舍,作为甩手掌柜,自打把玉米放进瓮里后,他还真没怎么关注余量。
“我估摸着也就还有二百来斤。”张桂芳虽然不识字,但对粮食上心,把每次的消耗都记在心里。
“还行,能撑到国庆节。等国庆节的时候,我再跑趟东北或者其他什么地方买些回来,回头也好给大舅那边送些过去。”离国庆节还有不到三个月,唐植桐觉得有必要外出一趟补充库存,也好让母亲踏实过年。
“给他送什么?不让人省心,出去一趟还不够让人操心的。”张桂芳嘟嘟囔囔,也不知道在说谁不让人省心,倒是对儿子外出买粮没有表现出激烈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