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若在本次大劫之中,立下不世之功勋,那将来还好说,未必不能问鼎真君之位,若是不能如此,便是德不配位,将来必有灾殃。」
「至于灵虚法师.」
最后一面水鉴中,那位官将沉吟片刻道:「此人有勇有谋,更有掌教风范,能容人所不能容,也能杀人所不能杀,实为我太平山难遇之才,只可惜为人过于霸道,也过于机警,极善趋利避害。
你看咱们那位陆真君,他朋友不少,可敌人也多,再看这位法师,似乎全是朋友,让人匪夷所思。」
三面水鉴齐齐面向幽融子,说道:「你本也可以常驻防区,赚取偌大声名,但你知道那些千头万绪的繁杂道务、统筹之事总有人去做,故而甘于处在无闻之地。
古语有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你有这样的德行,区区一件法宝而已,如何配不上。」
「徒儿明白。」
幽融子托起宝钵,说道。
不多时,天际云霭微开,数道清光垂落,其势不疾不徐,如星垂平野。
当先一道,澄澈似秋水涵空,光中隐现一骑,非马非麟,四蹄踏虚,兽背上端坐一道人,玉冠素袍,形貌清癯,正是太平山掌教陆真君。
真君身侧,有离朱和福鼎两位高真,及其兴化真人侍立。
而真君身后数步,则是有甲峰龙虎二翁、乙峰二僧,及其玄盈上人,或龙虎相随,或宝相庄严,又或古拙沉凝,皆是太平山三峰一府内的宿老级人物。
众人衣袂当风,不沾片水,周身清气缭绕,与湖上寒波泾渭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