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壁上观
2001年11月24日,夷洲岛,夷北,圆山大饭店。
金碧辉煌的十二楼昆仑厅内,巨大的水晶吊灯将柔和而明亮的光芒均匀地洒满每一个角落。
红毯铺地,深色的实木长桌U形排列,环绕着中心发言区。
空气里混杂着高级雪茄的醇厚、名贵香水的幽微、以及一种只有在高层级政商场合才能感受到的权力交织与心照不宣的气息。
这里正在举行一场规格极高的「两岸经贸文教座谈会」。
与会者皆是两岸政商界的顶尖人物,气氛庄重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试探与博弈。
此刻,夷洲岛方面的会议主持人,一位年约五旬、西装笔挺、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的高官夷洲岛「经济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博志,
此刻,他正站在麦克风前,面带诚挚而富有使命感的神情,声音沉稳有力:
".·诸位远道而来的贵宾,在座各位产业界的领袖们,众所周知,我们始终心系同胞的共同福祉与长远发展。
特别是在华国刚刚成功加入经贸体系这样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我们的经贸互动更显得弥足珍贵,拥有前所未有的广阔前景"
他略微停顿,环视全场,目光在夷洲岛产业界代表区域脸上掠过,最后落在内陆代表团成员对面。
「为此,我们夷洲岛方面秉持最大的善意和诚意,近期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突破性的开放措施:
从10月我们主动公开宣示不阻碍内陆加入,到11月初宣布『落实对内陆投资积极开放、有效管理的全新政策框架开放银行国际金融业务分行与内陆各金融机构的直接通汇渠道·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他加重了语气,似乎为接下来宣布的消息感到自豪,
「就在昨天,我们正式宣布解除资讯软硬体、通信及消费性电子等三大类产业,共计120项产品赴华国内陆投资的全部管制措施!」
掌声雷动的会议室内夹杂着一阵轻微的议论声。
这消息对许多人来说并不算意外,但官方正式宣布仍具有标志性意义。
华国代表团主宾席上,带队的奚国华副领导微微颌首,脸上保持着外交式的微笑。
在他身后稍侧的位置,华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华国远洋运输集团的掌舵人魏家福、华亭外高桥保税区开发公司的总经理刘新民等人,也都专注地听着。
「不过,这仅仅是一个两边共同发展的新起点!」
陈博志的声音再次拔高,带着鼓动性,「我们深刻认识到两岸产业互补的巨大潜力。
因此,下一阶段的开放清单已在积极规划。
我们预计,在年底前,还将对发光二极体(LED)、液晶显示器后段模组制程等52项关键工业制程技术产品,以及医药制造、一般化学品两大领域合计636项产品解除投资限制!
本书首发 追书神器 ,??????????????????.??????超方便 ,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我们的目标是:最大程度地移除障碍,激发两岸经济动能,让资本、技术、人才能够顺应市场规律自由流动,真正实现两岸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共同繁荣!
这一切,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我们炎黄子孙的根本利益!」
他的话语铿锵有力,充满了政治正确和同胞情谊。
坐在华国代表团区域稍靠后位置的吴楚之,努力控制着自己脸上的表情,避免流露出过于明显的情绪波动。
今天的他,没有再穿上IT业大佬标志的工装,也没有穿这种场合上显得轻挑的银灰色西装。
此刻的他一身得体的藏青色的西装,打着蓝色的领带,格外的合群。
不过,那年轻得过分的脸庞,在一众中年甚至老者为主的商界大佬中,依旧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但,也引人注目。
会场上不少记者的相机都时不时的对着这个年轻人来上一张。
都清楚,作为一家刚成立连半年都没有的新公司的领导人,他能出现在这个由级别领导和行业寡头组成的场合旁听,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信号。
或者说,是华国高层对这位搅动风云的年轻后生某种程度上的认可与支持。
吴楚之端起面前的骨瓷茶杯,抿了一口清澈的夷洲名茶「文山包种」。
茶香清雅,入口微甘,却丝毫冲不散他心头那份清醒到近乎冰冷的洞见。
好一个同胞情谊啊!
「福祉?互补?共同繁荣?
吴楚之心中无声地笑着。
这些宏大而美好的词汇下,包裹的不过是极其现实的利益算计。
谁信谁傻逼。
华国入世已成定局,全球资本汹涌而至,庞大的市场向世界彻底开。
夷洲岛再实行自我封锁?
那等于是亲手将本该流入岛内资本口袋的巨大份额,慷慨地让给樱花、新罗、欧美巨头。
显然,这并非是基于什幺「同胞情谊」的主动示好,而是在全球化浪潮下被动又不得不为的自保与争食。
去晚了,可就连汤都喝不上了。
他默默地为这所谓的「开放政策」下了精准的注脚。说到底,不过是听从爹地的命令罢了。
会议议程转入开放政策与产业对接的具体讨论环节。
夷洲岛方面的一位产业规划官员详细阐述了那120项解禁产品的目录构成以及下一阶段636+52
项开放预期。
「..—我们优先开放的领域,充分考虑了夷洲企业的优势和内陆市场的巨大需求。例如,」
官员指着投影幕布上滚动的条目,
「资讯软硬体方面,开放了PC主机板组件的生产、组装、测试;
笔记型电脑的最终组装、整机测试;
各类外围设备如键盘、滑鼠、机箱的成套生产和组装:
通信类重点在终端设备组装,如无线电话、无绳电话、普通传真机的组装制造;
消费电子方面,重点是中低端音视频产品的组装线,如视屏播放机、收录机、电视机的本地化生产与组装.—」
吴楚之的手指在膝盖上方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着,这几乎成了他内心吐槽的节奏点。
组装,组装,还是特幺的组装!
PC主机板组件不包括最关键的高阶晶片组设计和制造吧?
笔记型电脑组装开放一那研发设计平台呢?
核心模具呢?
先进的锂电池技术呢?
无绳电话组装开放基带晶片呢?
射频技术呢?
专利壁垒呢?
每一项开放的「产品」背后,都清晰地指向一个共同的核心词汇:
产业链末端、低附加值环节、劳动密集型加工。
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啊!
台上的官员还在热情洋溢地介绍,「..下一阶段即将开放的LED产业,主要是指封装和应用模组的制造环节;包括液晶显示器后段模组制程,指的是玻璃贴合、背光模组组装、成品检测等下游工序.
他甚至特意强调,「我们的开放,是为了将产业链中最适合在内陆落地的环节,有序地转移过去,形成两边产业的良性垂直分工格局,避免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
吴楚之几乎要冷笑出声。
神特幺垂直分工!
不就是让咱们永远在产业链最底端当血汗打工人?
这不就是电子厂版本的『夷洲岛吃肉我们喝汤,夷洲岛吃席我们洗碗」?
还特幺的最适合?
不就是最能压榨廉价劳动力、资源消耗较大、环保压力重的环节吗!
核心技术?
上游设备?
像EDA这种晶片设计命脉工具?
光刻机这种国之重器?
先进位程的半导体材料?
甚至高端硅基晶片封测?
他在心底将这清单上每一项涉及的核心关键技术快速过了一遍,不出所料,这些命门级的东西,清单上只字未提!
这所谓的开放,本质上是一场精心设计的产业转移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