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他并未感到意外,甚至可以说,这正是他预料之中的反应。

他没有急于开口,而是拿起精致的紫砂小壶,动作流畅而优雅地为林本坚和他自己,再次添满了微凉的茶杯。

茶水流淌的声音,在这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

直到壶嘴的水流停歇,吴楚之才端起自己的茶杯,轻轻啜饮一口,那醇和的茶香似乎带给他更清晰的思绪。

他放下杯子,目光平和却又带着一丝狡的笑意,看向依旧低头的林本坚,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

「所以,林先生,坦率地说,」

吴楚之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用词,

「如果我们选择沿着您刚才认同的那条「从低端做起」的正向追赶路径,确实至少在未来七年之内,我们很难为您提供足够广阔的舞台来施展您真正的锋芒。

您的『屠龙之技」,在这条赛道上,恐怕真的会感到无用武之地。」

「嗡!」

林本坚感觉脑袋里仿佛被什幺东西轻轻敲击了一下。

他猛地擡起头,镜片后的眼睛瞬间瞪大,锐利的目光像手术刀一样切割着吴楚之脸上的表情。

他听懂了!

不仅听懂吴楚之明白无误地点出了他内心最深的失落根源一一至少七年「无用武之地」!

更关键的是,吴楚之那句话里一个极其精准的用词,像闪电一样劈开了他心头的迷雾!

「如果选择这条赛道?」

这是什幺意思?

难道还有别的选择?

别的赛道?!

在林本坚这位世界顶尖专家的认知版图里,光刻技术的选代路线图早已被规划得清晰无比一一从汞灯光源到准分子雷射器,从接触式、接近式到投影式、步进式,再到他那横空出世的浸润式光刻—

下一站,便是充满挑战的极紫外(EUV)领域!

除此之外,难道还能有第二条通往制造小纳米乃至更先进位程晶片的康庄大道?

弯道超车?

跨越式发展?

他刚刚还对吴楚之清醒认识这点表示了认同!

难道吴楚之要推翻自己刚才的论断?这不可能!

难道是在一些细枝末节的工艺上做点小创新?

比如改进一下光刻胶的配方?

或者优化一下某个镜头组件的非球面设计?

这在ASML眼中,连小补丁都算不上,构不成一条新的赛道!

林本坚的心,瞬间被巨大的疑惑和一丝丝荒谬感占据。

他下意识地、带着质疑的语气开口问道,声音因为过于惊讶而显得有些变调:

「小吴总—您这话的意思是?」

他眉头紧锁,紧紧盯着吴楚之,「除了正向追赶这条路,难道还有·另一条赛道?」

他无法想像,光刻机这个代表着人类工程精度巅峰的领域,还能从哪里长出一条全新的、足以支撑尖端晶片制造的路径?

吴楚之看着林本坚脸上难以置信又夹杂着本能否定的表情,不由得莞尔一笑。

他并没有被这份质疑所冒犯,反而感到一种理解后的愉快。

这才是一个顶尖专家应有的正常反应。

他没有直接解释,而是用一声轻轻的鼻音「嗯」代替了点头。

然后,仿佛不经意地耸了耸肩膀,语气带着一种闲话家常般的轻松和某种奇特的自信:

「换个轨道的话,」

他微微眯起眼睛,脸上挂着似笑非笑的表情,

「您恐怕会被繁忙的节奏逼得连去教堂祷告的时间都挤不出来。未来的日子,会忙得焦头烂额,根本停不下来。」

林本坚闻言,几乎是下意识地发出了一声轻笑:

「呵。」

这声笑,带着毫不掩饰的、深植于技术权威认知里的「天方夜谭」意味。

一条全新的、足以制造尖端晶片的光刻技术路径?

还能忙到他信仰生活都被挤占?

这听上去与其说是战略构想,不如说更像是一个不语世事的年轻人的异想天开。

他觉得吴楚之可能是在用幽默来化解他刚才流露的失落感,或者是另有所指,但绝不可能是字面上的意思。

正向追赶就是唯一的路,换赛道?

谈何容易!

吴楚之对林本坚这声饱含技术专家傲慢的轻笑毫不在意。

他甚至没有去争辩,神情依旧诚恳而专注,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直视着林本坚的眼睛,仿佛要穿透那层代表专业壁垒的镜片,

「在光刻技术领域,您是当之无愧的顶尖大师,」

吴楚之语气郑重地开场,带着对专业的尊重,

「我这个门外汉,绝不敢在您面前班门弄斧,指点江山。」

他话锋一转,提到了两个名字,其份量足以让任何一位华裔科学家肃然起敬:

「但是,林先生,我想跟您提两个人。一位是钱学森钱老,一位是杨振宁杨老。

这两位老先生,相信您一定和我一样,对其成就与风骨耳熟能详,心怀敬仰。」

林本坚的脸上浮现出深以为然的郑重,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

这两位科学巨擎,一位是推动华夏航天与两弹一星工程的擎天之柱,一位是物理学界摘取皇冠上明珠的华人表率,是每一个华夏科技工作者心中不朽的丰碑。

吴楚之忽然提起他们,用意何在?

吴楚之没有卖关子,继续沉声说道:

「不知道您有没有留意到,在西方学术界和产业界,尤其是那些习惯了技术领先并掌控核心的国家,一直流传着一种近乎「共识』的判断。

他们认为,华夏这样的后来者,想要通过纯粹的自主研发道路去追赶甚至超越西方现有的尖端科技积累,是一条完全不可能成功的路径!」

他的语气带着一丝冷冽:

「客观地讲,这种论调,它并非完全是出自恶意的诅咒或唱衰。

其背后的逻辑,深植于他们那种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体系一一在他们眼中,自主研发几个字,

等同于无底洞般的资金投入、漫长到足以拖垮数个公司的研发周期、以及那伴随每一个技术节点跳跃而来的、极高概率的血本无归!

在他们看来,在技术高速叠代的浪潮中,一个健康的商业体系,应该是一个不断滚动、快速变现利润的循环。在这种观念束缚下,「自主研发=必败」就成了根深蒂固的信条。」

吴楚之的语调陡然变得凌厉起来,如同出鞘的剑锋:

「这种基于冰冷资本逻辑的『客观」,我们姑且听之。

然而,它背后的巨大毒性,却如同精神鸦片,在过去几十年深刻地侵蚀了我们自己的信心和选择!

让我们曾经在巨大的现实差距面前迷失、动摇,甚至深受其茶毒!

其结果,便是那句在特定年代颇为流行、后来却让民族科技脊梁付出沉痛代价的错误理念他一字一顿,带着刻骨的沉痛,吐出了那八个万斤重锤般的字眼:

「造不如买!买不如租!」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