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鹰落潘帕斯·权杖暂寄
2002年1月4日清晨,锦城中华园别墅区冬日的薄雾尚未完全散尽,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在宽明亮的餐厅里洒下斑驳的光影。
空气中弥漫着煎蛋的香气和咖啡的醇厚。
吴楚之穿着舒适的居家服,坐在餐桌前,慢条斯理地享用着叶小米准备的早餐。
一盘叫做沙拉的各式各样的草,五彩斑斓的,中间几个虾仁。
没办法,既然要以『西方科学」的态度去备孕,那幺最后你会发现只能去接受这种白人饭。
吴楚之其实很想说,能不能至少把这些草煮一煮的啊。
但这种土鳖的说法,注定是要被六个小仙女给抵制的。
没法子,世纪初的社会思潮下,老祖宗的至理名言之类的话是没有回归土壤的。
这个艰巨的任务只能交给那些爱一边养生一边作死的00后。
不过,今年也是时候让大师姐、鹏城马准备博客、说说之类的了。
要不,还是等方兴东在8月创立博客华国之后,直接抄作业?
吴楚之懒得想了,更懒得『原创」了,让历史人物完成历史节点后,直接拿来用就是了。
培根煎得微焦,唐心蛋流淌着金色的暖意,吐司烤得恰到好处,简单却温馨。
餐桌的不远处,化妆镜前,叶小米正对着镜子认真地补妆。
她的面颊上还残留着一抹动人的桃红,眼眸清亮如水,流转间不经意流露出被滋润后的慵懒与妩媚。
原本清秀的气质中,已然增添了几分母性的温柔与初为人妇的风情。
眉梢眼角,尽是化不开的春情蜜意,那是一种从女孩蜕变至女人后,由内而外散发出的、被爱意浸透的独特韵味。
至于为何一大早就需要紧急补妆?
答案其实简单又合理。
对于一对正值如胶似漆蜜月期的情侣而言,在这被他们视为「婚房」的崭新爱巢里,清晨时分来一场充满爱意的亲密温存,实在是再寻常不过的事。
刚刚过去的缠绵仿佛还在空气中残留着微热的余韵。
吴楚之的目光掠过叶小米纤细忙碌的背影,唇角勾起一丝满足的浅笑。
但随即,他的注意力便被墙上的液晶电视屏幕发出的声音吸引过去,脸上的温存瞬间被一层专注的审视取代。
电视里,早间新闻的国际财经板块正在聚焦南美风暴的中心。
「本台最新消息,阿根廷新任总统爱德华多·杜阿尔德于昨日向国内商界领袖发表讲话时明确表示,」
新闻女主播字正腔圆地播报着,「为了挽救深陷泥潭的阿根廷经济,放弃实施多年的货币局制度,将阿根廷货币比索进行贬值,是『不可避免的」关键举措。
不过,总统杜阿尔德并未透露具体的贬值幅度细节。」
镜头切换,是略显疲惫却神情坚定的杜阿尔德总统在会议上的片段。
播音继续:
「据悉,杜阿尔德在与国内主要商界领袖的会中强调,其政府的首要任务是创造就业机会以及维护社会秩序与安宁。
他表示,『我们绝不允许无政府状态的蔓延,并将竭尽全力确保每一位阿根廷公民的人权受到保护。』」
画面切回演播室,主播继续播报:「据分析人士普遍预料,阿根廷新政府将在近期公布全面的经济复苏方案。
其中,关键的一步极可能是废除自1991年起实施的『1:1钉住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一一即货币局制度。
外界推测,阿根廷可能会采取一种『双轨制」汇率体系作为过渡。」
新闻背景图清晰地写着:「阿根廷计划取消比索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
「受市场强烈贬值预期影响,」
主播的声音带上了一丝严肃,「阿根廷国内市场各类商品零售价格连日来已经开始恐慌性飙升。
据不完全统计,普通生活必需品价格普遍上涨幅度已高达30%。部分敏感区域如医药品供应已出现短缺,特别是胰岛素等急需的处方药物,
阿根廷卫生部门已紧急向邻国巴西求援同时,阿根廷面包生产商协会今日宣布,由于面粉供应严重不足,且各种原料成本飙升50%以上,协会不得不决定将面包零售价格上涨30%。」
紧接看,新闻进入深度分析环节,女主播以专业口吻解读看这场危机的根源:
「上世纪80年代末期,阿根廷深陷债务危机、恶性通货膨胀及经济持续萧条的泥潭,国内外投资者对比索早已丧失信心。
为有效控制政府财政赤字、稳定本币汇率,阿根廷政府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新自由主义」改革,包括国有企业私有化、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大幅削减政府开支以及推行税制改革等等。
1991年推出的《自由兑换法》,确立比索与美元1:1的固定汇率,并要求阿根廷中央银行必须以其持有的等量外汇、黄金或其他外国证券作为担保来发行比索,保证两种货币的自由兑换,这正是典型的货币局制度核心原则。
屏幕上出现复杂的图表和数据流。
「然而,」主播话锋一转,指出了制度设计的先天不足,
「实际上,阿根廷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发行中,仅有80%是真正由外汇储备足额担保的!
剩余的20%,是由所谓的『美元化财政券」来担保。
这种由本国政府发行的、以外币计价的债券,本质上是基于阿根廷国家信用的承诺,其信誉等级和可靠性,远低于真正的外汇资产。
因此,阿根廷的货币局制度,从其诞生的那一刻起,根基就是脆弱而不稳固的。」
主播的声音继续回荡在客厅:「不可否认,《自由兑换法》的实施在初期显着抑制了令人绝望的恶性通胀,也曾一度为阿根廷带来短暂的经济快速复苏。
然而,好景不长。1995年爆发的墨西哥金融危机『龙舌兰效应」迅速传导至阿根廷,使后者经济增长复然而止并转为负值。
与此同时,美联储为抑制国内通胀开始执行『强势美元」政策,并大幅提高了加息节奏和幅度。」
吴楚之的眼神变得更加深邃,他知道分析到了关键节点。
「为了维持比索兑美元1:1的固定汇率,阿根廷央行被迫亦步亦趋地跟随美联储的步伐多次大幅加息。
这使得比索的币值被严重高估,阿根廷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急剧下降,最终导致经济增速陷入长期的停滞低迷。」
「在僵化的货币局制度框架下,」
主播清晰地阐述着制度的内在矛盾,「阿根廷政府几乎失去了通过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的能力。
唯一的工具就是更为激进的财政政策一一扩大政府支出以提振需求。
但长期入不敷出,又造成了巨额的财政赤字。
为了弥补这些窟窿,向国际资本大举借债,成为了政府无奈之下『必然」的选择路径。」
「屋漏偏逢连夜雨,」
女主播的语气沉重起来,「1998年,先是亚洲金融风暴席卷全球,随后邻国巴西爆发严重金融动荡,这极大抑制了全球的商品需求。
而货币局制度下,阿根廷比索的币值相对于其主要贸易伙伴的货市(这些国家货币大多贬值了)进一步被动升值,使其出口遭受更沉重的打击。
国际收支状况不断恶化,偿还外债的能力持续衰减,
因此,在本次危机全面爆发前的2000年和2001年,随着国际资本加速净流出,阿根廷央行本已不足的外汇储备以及货币发行量都以惊人的速度大幅下降。」
屏幕上打出两组触目惊心的数据对比:
1996年阿根廷公共债务:900亿美元2001年阿根廷公共债务:1550亿美元(超过GDP的40%)
「截至2001年底,阿根廷经济已连续三年陷入衰退深渊,叠加巨额的到期外债以及愈演愈烈的政治动荡,市场谣言四起,恐慌情绪蔓延。
股市应声暴跌,政府债券价格被腰斩,国内外资本争先恐后逃离这个国度。
国际储备和国内银行储蓄存款总量如雪崩般严重下滑。
此刻的阿根廷,已然站在全面金融危机的引爆点上。」
吴楚之关掉了电视的声音,只留下无声的画面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