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亘在前的第一山,唤为【精之山】!
所谓精,便是修士本源,生命之根。既是承载生命的物质基石,更是筑基立道的肉体根基。
将其破之,修士需保肉体无瑕、无缺无漏,方能容纳天地灵气灌体而不泄。
更需气血丰盈,运转有秩,以身化道基,奠定仙途!
林长珩与人为善,忌争忌斗,身无暗伤,还有【自愈异法·三重】加持,杜绝一切可能的留伤隐患,便没有漏缺之点,此为支撑之一。
炼体二阶,气血凝练如银汞,筋肉坚逾金玉,再有【肢体硬化·五重】、【巨力异法·三重】侧面加持,体魄强悍无漏,此为支撑之二!
年至甲,看似老迈,却有两种妖兽合计带来的【延寿】六重天赋和化生的【荣生神通】真意,增寿足有六十二载,本源饱满!克服年寿既高带来的气血衰败、肉体老迈问题,此为支撑之三!
虽然常年服用丹药,但身具【化毒妖法】,不仅仅众毒皆清,丹毒不存,还将体内暗沉、污秽尽去,肉体晶莹生光,此为支撑之四!
有此四大支撑,林长珩只需一念便可破山!
“给我破!”
林长珩喉间滚出一声低语,话音未落,周遭天地灵气如被巨鲸吸纳,化作白茫茫的气浪狂涌而入,竟在他体表凝成一圈旋转的光涡。
复观体内,所有的灵气尽数被他稳稳收纳于体,无一丝外泄!气血如洪流奔涌,裹挟着灵气瞬息流转全身,尽数沉淀为深厚底蕴。
……
紧接在后的第二山,为【气之山】。
气,是指天地间入体的灵气,也是“修士炼气”的气,是修士法力来源的根本。
在练气期时,修士体内的法力为气态,与灵气同状态,修炼更加简单。
再入筑基之时,气态法力则初步液化,点点滴滴归于丹田,形成“湖泊”。
等液态法力,转化为固态,便是“结丹”。
这个过程中,是法力品质的蜕变,也是丹田承载更多法力的源头!
而少量、虚浮、驳杂是法力液化的三大核心问题。
对此,林长珩早有准备,
法力修炼至了练气巅峰,气态法力充实整片丹田。
再用【赤霄玄焰】每日不辍地精炼、淬炼了法力八年之久,如今无比精纯、无比绵密!
三大问题直接克服!
林长珩此时内视,只是略微压缩,便有丝丝灵气凝成液态,滴落而下。
此山,轻松破之!
……
第三山,为【神之山】。
这一山,既涉及心境,有关问仙求道之志、一往无前之心!
也为神识,是筑基修士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重要倚仗。
只有达到这两点,并将内生神念转化离体神识,才能突破此山。
林长珩的心境早经过世事磨砺,起起伏伏,不曾后退一步。
也有后【两重本源宝种】的心性加持,轻松过关。
而神识,与神魂有关。
林长珩两世为人,神魂先后入得两体,几经打磨,比同阶练气巅峰修士要更强许多!
如今转化神识,也更加顺利!
再有先后夺灵了数十宝种,都经神魂而入体,也自然而然地有着润泽之用!
“轰”的一声,此山亦崩!
……
此时,横挡在前方的三座虚幻的巍峨大山,被林长珩尽数勘破。
前无阻挡,接下来的便是真正的“筑基”过程。
所以说,很多修士并非倒在“筑基”之上,而是被三山拦阻而下,法力逆行而重伤。
这个时候,如果有【筑基丹】在手,便可吞服,借筑基丹之力,强行破山。
但筑基丹的力量也是有限的,提前用了,便后续乏力,只剩下护身不受重创的效用延续。
如果有【筑基灵物】,便可接续,发挥破山、筑基作用。
不同的灵物,可以多次使用,一路向后护持,理论上,筑基灵物足够多,可以一路保送到成功。
这就是资源的作用和跟脚的好处了。
此时,林长珩的虚幻道基正在缓缓凝聚。
丹田内气态法力液化形成的液态法力将道基浸润,尝试将初生道基稳固,但仍轻颤。
林长珩想了想,为了保险,还是将自己炼制的正品筑基丹取出,吞咽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