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一个月就赚自己一年的工资了。
「好好好,要得要得。」李母这会那是欢喜的紧,原本想着自家老李,得了这病,那得大大拖累两个儿子了。
上个月的时候,俩老夫妻还在商议着,俩儿子都还没结婚。
就如今这行情,两儿子要结婚,这要房又要车,就算付个首付,加起来都不得上百万?
老两口在那边直犯愁。
要是这没犯病之前,老两口咬咬牙,到处凑一点,先把李浩的事办了。
然后一家人再拼一拼,搞几年,总能再存些钱,到时候凑凑合合,到李余结婚也应当能熬出来。
结果,老李这病一犯,钱便哗哗如流水一般的出去。
到如今,那点存款,便已经所剩无几。
眼见得大儿子这马上要结婚了,那点钱根本不够用;老李又得了这个病,想要出去跟人借钱,人家都不一定愿意借。
这老两口整夜整夜的睡不好。
谁知如今,小儿子一下翻了身,这下可就好了,总算能睡个安稳觉了。
一家人在小区门口下了车。
那边一群坐在门口小卖部闲聊的三姑六婶们,看着这一家人笑吟吟地从的士上下来。
便是纷纷招呼道:「哎,李老师、红婶子回了啊。」
「是啊,回来了。」李母笑着点头应着道。
「哎呦,今天不是去医院做血透幺?这还买了鸡,还买了这幺多菜回来...」那边三姑瞧着李余手里提着的一大堆菜,笑道。
「是啊,今天周末,李余李浩都回来吃饭,就多买了些菜。」
李母随意应着,一家人便上楼而去。
见得一家人上了楼,那边六婶子便是低声道:「哎呦,这李家最近不一般啊,这都舍得买鸡吃,出门还舍得打车了?」
「是哦...你看红婶子那气色,今天硬是特别好...只怕是真有什幺喜事哦。」三姑这时似乎想起了什幺,惊叹笑起来。
旁边陈伯,便是感叹道:「是呢,我也觉得,李老师最近面色都好了一些...」
「李家这两年也是不容易,日子过得苦。李老师是好人,硬生生得些这样的恶病;前阵子李余回来上班,也出了事,住了半个月院...李家也要碰些好事才好;不然这接下来,日子只怕会更不容易。」
三姑连连点头:「是这个道理,李家是要碰些好事才好。」
众人都是一阵唏嘘。
李余三人到了家中,老妈去了厨房煮饭,老爸去房间休息,李余坐在有些昏暗的客厅里,看着电视无聊,一闭眼便又回了轿子上。
此时那官道边的众书生们,瞧着眼这县老爷们以及乡绅们的轿马过去之后,后边便是许多捧着香炉,端着酒水的百姓,心头愈发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