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根双手一摊,一脸无辜:“而且,说实在的,我对你们的情况又能知道多少呢?就拿你来说,‘局长’先生,我甚至都不知道你的真实姓名和身份,我能向调查局透露什么呀?无非是些公开的、或者道听途说的信息罢了。”
这番坦诚到近乎“甩锅”的回答,非但没有引起胡佛的反感,反而让他更加满意了。
他见过太多满口保证、夸夸其谈的人,那种人往往最不可靠。
而罗根这种既讲原则(行业守则)、又认清现实(面对国家机器)、同时还巧妙暗示自己掌握信息有限(降低自身风险)的态度,在他眼中正是成熟、稳重、可信赖的表现。
至此,胡佛心中那个酝酿已久的想法彻底清晰、坚定地落地了。
他不可能永远潜伏在芝加哥一线,尤其这次调查局成为全美笑柄后,上面有消息传来,他可能需要返回华盛顿,重整调查局了。
因此,他必须在芝加哥,在这个犯罪帝国的核心地带,物色一个合适的、能够长期提供有价值情报的线人或合作者。
经过大半年的评估,他认为罗根是最佳人选。
首先罗根虽然出身爱尔兰黑帮家族,但几乎从不掺和爱尔兰帮的生意,只一门心思捣鼓媒体,他的出身反而成了天然的情报来源和保护色;
其次,罗根虽然喜欢出风头,办报风格偶尔不着调,但纵观其言论和行为,其立场始终是站在美利坚国家利益一边的;
最后,罗根虽然有着黑帮背景,却不排斥与官方机构接触,譬如领了公民勋章,为被俘特工发声……
胡佛当然不会相信罗根表现出来的就是他的全部真实模样,但只有五成是准确的,也足以证明罗根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可以尝试争取的“好苗子”了。
这么一个年轻人,总不能对外表现连五成都是伪装的吧。
“罗根先生,”胡佛觉得铺垫得差不多了,不再绕圈子,直接亮明了自己的身份,“我并非什么江湖豪杰。我的真实身份是调查局局长助理,现在,我认为,你可以加入我们!”
他看着罗根脸上瞬间凝固的震惊表情,用无比郑重的语气说道:“不要怀疑,你,罗根,会是一个优秀的间谍!”
罗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