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宗师霍胤,看似随意端坐饮酒,实则气息凝练如渊,暗中监察四方。
李衍早就注意到了他。
方才皇帝登台时,霍胤更是全身戒备,尉司指挥焦万宝与罗明子及其心腹道士,皆化装成勋贵、商贾乃至书院执役,混迹于各个观礼方阵。
看来这场庆典,也已为赵清虚布下天罗地网。
但直到皇帝离开,赵清虚也没现身。
李衍着实有些好奇。
赵清虚估计早已知道蒸汽机的存在,因此不惜出卖孔晦,舍弃京城布局,也要图谋蒸汽机,但那玩意儿十分笨重,五六头牛才能拉动。
他实在想不出,赵清虚要如何将此物盗走……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真正的「重头戏」也在觥筹交错间上演。
严九龄适时起身,向众人正式介绍乾坤书院的「教习」与首批「供奉」,并提及书院将按照《格物典章》选拔首批学子,名额严格限定。
此言一出,仿佛在平静的湖面投入巨石,开海派众人立刻起身。
「严大人!海通商会愿出白银五万两,助建书院『海运格物院』!只求三…不,两个荐学名额!」
一名闽地口音的巨贾率先站起,声音洪亮,引得满堂注目。
「五万两?泉州船帮出六万,再加苏杭上好松木百根,用于建造船模试验!名额也只要两个!」另一位华服商人立刻加码。
事已至此,谁都能看清书院重要性,地方勋贵自然也不甘人后。
「哼,铜臭之物安登大雅之堂?」
前排一位头发花白的侯爷冷哼一声,捋须道,「老夫侄孙,家学渊源,于金石地理之学颇有天赋,堪为书院基石。此事,还望监正与韩尚书通融。」
另一位伯爵也接口:「正是,书院乃千秋基业,当以培养栋梁之材为重。犬子自幼对火器图谱着迷,愿拜入元丰大人门下做个学徒!」
原本书院成立,他们反对是因为从此提拔的官员,会挤占科举名额,但如今才发现,书院涉及到众人根本利益,且木已成舟,自然要掺和一手。
一时间,殿堂之内极其热闹。
而那圆脸络腮胡的瓦剌使节,全程冷眼旁观席间争抢,只在元丰提到「火器改良」时,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厉芒,转瞬又挂上礼节性假笑。
还有的使节偷偷向外打量,却发现蒸汽机原型不知何时已被运走。
严九龄面上维持着官场应酬的笑容,既不过分热络,也不完全推拒,言语圆滑地将这些「请求」一一归拢:「诸位拳拳之心,书院铭感五内!」
「然学额、荐举之事,皆需遵循《格物典章》评议流程,一应事务,皆待山长大人到任后,由礼部与书院共同裁定。」
「今日盛宴,请诸位尽欢,学术之事,容后再议…」
场上的一切,李衍都看在眼里。
望着游刃有余的严九龄,不由的心中感叹。
京城果然能改变人。
原本赤诚嘴笨的严九龄,短短时间也成了老油条。
两个时辰后,喧嚣的宴会终于落下帷幕。
各方势力怀揣着或满意或失望的情绪离去。
京城晋州商会的会长在门口拉住李衍,低声道:「李少侠,修建五道将军庙之事,我等已请堪舆名师重新选定了沿线吉地,不久便会动工。您看……?」
这明显是在暗示兑现承诺,为自家子弟争取机会。
李衍微微点头,「我试试。」
书院今日的热闹劲,让他也没了把握。
如此重大的利益,到时必然狼多肉少,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就在众人离开后,李衍这才上前,微笑拱手,「元大人。」
「哈哈哈…」
元丰心情不错,早已喝得满脸通红,一把握着他的手,「今日之功,全由李小兄弟而起,放心,我墨门绝不敢忘。」
「前辈说笑了,我只是胡思乱想。」
李衍哑然失笑,随后面色凝重,「不过在下有一疑问,那神器事关重大,今日还有不少番邦之人,给他们看就罢了,为何还将应用之法泄露?」
元丰迟疑了一下,左右一看,低声道:
「随我来,你看了便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