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也终于明白了,为何恩泽资本会投入巨资支持安迪·鲁宾。
成毅的目光透过窗户,看向了遥远的星空,笑道:“这一天也快到来了。”
三天后,欧洲民众的怒火,终于被点燃到了顶点。
深夜,bbc的王牌访谈节目,邀请了几位德高望重的欧洲经济学家和产业政策专家。
一位来自柏林的学者在直播中痛心疾首的喊道:“我们曾经嘲笑恩泽资本是在布鲁塞尔下跪,但现在看来,他们是在替整个欧洲承受这份屈辱,当我们自己的汽车工业因为芯片受制而濒临停产时,欧盟委员会在哪里?当我们企业的命运被太平洋对岸的几家公司随意拿捏时,欧盟委员会在哪里?”
这个访谈节目一出现,立即引爆了一个热词。
为欧盟下跪。
这个最初带着些许嘲讽的标签,在社交媒体上被迅速扭转了含义。
它不再指代恩泽资本的软弱,而是演变成了一个充满悲情和反抗意味的口号,象征着欧洲企业在强大外部压力下的无奈牺牲,以及欧盟机构在面对霸权时的无力。
“是的,他们是在下跪,但他们是替我们所有人在跪。”
“看看恩泽资本,这就是不服从美国科技霸权的下场。”
“欧盟,醒来!我们需要自己的芯片,自己的系统,自己的数字主权。”
渐渐地,开始有工人走上街头抗议,但这一次,标语更加明确,怒火更加集中。
“微软滚出欧洲!”
“打破wintel垄断!”
“支持欧洲科技,支持恩泽资本。”
甚至有人在游行队伍中,打出了感谢恩泽资本的牌子:【感谢你们替我们承受了这一切。】
欧洲的工商界,特别是那些深受芯片断供之苦的汽车、机械制造企业,态度也发生了微妙而坚决的转变。
私下里的聚会中,他们对微软和英特尔的称呼,从强大的合作伙伴变成了不可靠的胁迫者。
一份由多家欧洲行业巨头秘密联署的、敦促欧盟加快欧洲芯片法案落地和扶持本土操作系统研发的建议书,也被直接送到了欧盟委员会主席的案头。
压力,如同排山倒海般,从民间到精英阶层,前所未有的集中到了布鲁塞尔。
欧盟委员会的官员们此刻如坐针毡。
他们最初试图通过施压恩泽资本来换取稳定,却万万没想到,恩泽资本用这种躺平任嘲的方式,将所有的矛头和怒火都引到了微软身上,并且成功点燃了整个欧洲的民族情绪和对科技主权沦陷的深切恐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