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当陈家志为此奔走时,云岭农场场长李明坤就像个没事人一样,每天照旧穿梭在菜田里。

尤其是陈家志和他说了大棚种植最好辅以人工授粉后,已经连续几天一早就进大棚里了。

原定的50亩大棚育苗场成了瓜果的海洋。

要知道大棚种菜的工作量也不少,同时本地请的工人没种过大棚,李明坤也没有多少经验,大多时候都靠李明坤自行探索。

同时由於大棚的保温作用,棚內的瓜菜生长明显要快上一截。

这虽然与预期的苗场有偏差,但李明坤的水平並不差,在种菜管理上也有自己的想法。

这天早上,陈家志在辣椒棚里找到了李明坤。

辣椒品种是中椒5號甜椒,李明坤正指导工人轻晃著植株辅助授粉。

陈家志又提及了谣言。

“其实谣言我很早就知道了,只是没办法。”李明坤很坦诚,“但想卖种苗嘛,最终还是靠种出来的效果。”

“所以我就转变了方向,种苗卖不出去,就全部自己种,卖苗我不擅长,种菜我还能不会吗?”

......

陈家志当初也提过自种,没成想李明坤贯彻的这么彻底。

但想一想面临这种情况,即使是他来,恐怕也会走这条路。

毕竟他们都是菜农。

最擅长的就是种菜,回到自己的赛道上来,就不怕那些小使俩了。

思来想去,陈家志沉吟道:“方向没错,没想到你看这么通透。”

李明坤笑了笑,“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嘛,真说到育苗嫁接,得靠纪松和彭老,上个月嫁接的时候可把他折腾坏了。”

云岭农场的嫁接成活率不高,只有六成左右,效率还慢。

但嫁接工都是拿苗子餵出来的,没有大量练习哪来的熟能生巧。

陈家志頜首,“都付出了不少,现在就等著收穫了。”

李明坤问道:“这批菜最早的再有一两个星期就能採摘了,也要卖向广州吗?”

“广州就不要想了,现在竞爭很激烈,菜价低。”

粤西就是南菜北运最大的基地之一,距离珠三角又近,还有海南冬种蔬菜產区的竞爭,冬天暂时还轮不到云南菜逞威风。

只能往北。

陈家志想了想,说:“可以卖到成都等城市去,我们有大棚,採摘期能保持很长,等过了12

月,就可以错开本地的採摘旺盛期,销路和运力应该都不用愁。”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