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由于反应慢、品质下滑等原因,同兴泰的生意也受到了很大影响,配送业务就是其一。

原本吵着太累要辞工的送货司机元丰,最近工作都变轻松了。

“不能再犹豫了。”

靠谱鲜生发展得太快,货源也紧张,上次夏有车抹开面子求情,也只拿到了5吨货的份额,还不能保证每天都有。

还有错过的水东芥,也让夏有车后悔得心口发紫。

现在陈家志要扩张生产基地,他怎么也要搭上这班车。

增江边上,荔枝林倒映水面,二龙河、庙谭河在此汇入增江。

陈家志一行人站在河流交汇的一处山岭上,看白浪轻卷。

增城县一名公职人员指着增江上游对岸说道:“那个方向就是正果镇,直线距离只有五六公里,但想要过去就得绕路,得有十几二十公里,或者是坐船逆流而上。”

“沿着派潭河往上游走二十多公里便是派潭镇。”

“我们现在靠近的这条支流就是二龙河,往上就是腊圃村。”

从地图结合现场来看,陈家志回想上次给陈观叶的回答,也难怪会称他是‘妙人’了。

这三个乡镇的位置大致呈一个等腰三角形。

小楼镇离县城最近,其次是正果镇,最远的是派潭镇,也是等腰三角形的顶点。

此前已经确定了300亩土地的腊圃村就在三角形里,且这个三角形里还有大量土地。

陈家志把新基地的选址锁定在了这个区域,既能满足种植条件,也能实现陈观叶巩固扶贫成果的目的。

后续也可以是迟菜心的核心辐射范围。

这样来看,确实是妙不可言。

确定了大致范围后,还有一个头疼的事,范围内可选土地太多了。

小楼、派潭、正果,随便一个镇上都有符合要求的土地。

而现在因为各级层面的关注,三个乡镇也都知道了这个项目,且都主动前来联系,很积极配合各项调研工作。

拒绝了哪一个都不太好。

在乡下跑了一天,吃过饭过后,陈家志几人才回了郭满仓在腊圃村临时租的办公室。

“我觉得腊圃村就不错。”郭满仓说道:“附近几个村子土地相对更大块连片,再找一千亩地很轻松,这样后续不论谁来管理,都会更方便。”

陈家志摇了摇头,“还得考虑政治因素,相对小楼,派潭和正果更需要巩固扶贫成果。”

政策和资金扶持只是次要的,把事情给做漂亮,以后才能有更多机会和陈观叶搭上话。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