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路口时,有人叫住了他。
“阿川,我也想把菜卖给你们公司,收不收?”
黄川打量着那人,明显不是村里的人,也不是合作基地的农户。
他刚想拒绝,就听又一人在前边喊道:“阿川他们的仓库没那么大,不会收你的!”
黄川点了点头,一千亩合作基地,每天每亩收一百斤菜,也有五十吨了。
公司在西岸镇的冷库也是300余吨的储量,几天时间就装满了。
冷库也是公司在连州的主要固定资产,充当收购、打包、预冷、储运的功能,总共投资了几十万元。
如今对外的道路中断,本地菜运不出去,菜贩子要么不敢收购,要么就狠狠压价。
老菜农都知道,茄果类蔬菜不及时采收,对采收期、产量会有很大影响,农户是进退两难。
只有靠谱鲜生,依然在按合同约定收购合作农户的蔬菜。
一手交货一手交钱,不压账。
由此,也让农户放心。
晚上时,又有外村的农户找上了黄川,不过也都被他拒绝了。
连着两天,冷库的菜越来越多,他也时常通过电话和档口联系,知道市场行情好,菜价普涨。
然而,在西岸镇,外界的收购价却越压越低。
不过合作基地还是很稳,农户按部就班的采收着蔬菜,没到丰产期,两三天采收一次也还没造成积压。
终于,黄川接到了道路恢复通行的时间。
他提前联系了车辆,又联系了档口确认发货数量,道路还没通时菜就装好了出发。
一车又一车菜跟着就驶向城。
此刻,方学林也从城来到了西岸镇。
他走在合作基地的菜田里,与农户攀谈,家家户户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也很热情,只是片刻后,方学林手里就多了一袋李子,一袋杨梅,想推脱都推不掉。
他拿了颗李子吃,很甜,想必杨梅也不差。
山区的昼夜温差大,水果能积累更充足的分。
蔬菜也是,这里的蔬菜风味物质很足,口感很好,温和的气候也比城更适合种蔬菜。
从一家一户的菜地走过,不多久,方学林就遇到了黄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