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现在如何了。
拨通余小川的电话。
“余经理,兵团的苜蓿是怎么处理的,苜禾有没有帮他们销售?”
兵团?刚送走外商的余小川一愣,脑海里浮现出邹庆那精明的模样。
“他们已经卖完了。”
“卖完了,没出口?”
“没有。”
余小川捋了捋所了解到的情况,解释着,
“今年国内各地草场产草量都不高,牧草很抢手。”
“兵团也是畜牧大户,给了1.2元每公斤的价格,兵团的职工也都愿意就近处理。”
“主要也是量不大,邹庆他们想着出口还要投资机械设备。”
郭阳了解了事情的缘由,依然有点理解不了邹庆等人的脑回路。
这也是国内苜蓿出口产业一直发展不起来的原因。
事实上,2008年婴儿奶粉事件之前,我国一直是苜蓿出口国,但市场一直在萎缩。
其主要原因就是苜蓿机械化生产技术。
苜蓿适割期短,割倒后蛋白质含量会迅速下降,如果采用机械在两小时之内完成烘干,蛋白质保存率可以高达95%以上。
如果是自然晾干,蛋白质含量只能保存60%以下。
此外,苜蓿的长途运输,和产后加工,包括草捆的二次压缩、草块加工、草粉制取,叶蛋白的提取都离不开机械化技术。
从某种意义上说,苜蓿产业化的过程,就是苜蓿生产机械化的过程。
郭阳不由吐槽,
“说来说去,这锅还是要落在丰凯农机的身上。”
“牧草机械研发进程一拖再拖!”
余小兵说:“其实近来已交付了部分机械,但涉及机械太多,青贮、堆放、搬运、规模化生产、产后加工。”
“而且要想在国内推广,只能研发生产质优价廉的牧草机械,形成自有草业机械产品体系和维修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