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苏北平原地势平坦,也让这里的西兰基地绿油油一片,甚是好看。

在显眼处还挂着一张牌子:京城奥运会核心蔬菜供应商——超大集团西兰基地。

不过来自闽省的超大集团同样有农药、有机肥、种子、生物工程、畜产品等方面的研究。

之所以购买嘉禾的产品,原因是响水另一家西兰企业在出口岛国时畅通无阻,超大集团反而磕磕盼盼。

11月正是采收这一季西兰的时候,但超大已经放弃出口。

马上是下一季的育苗,早点为了明年做准备,心有不甘的超大研发中心也铁了心要研究研究。

好巧不巧。在卸车的时候,林梅西开着一辆小车路过,小车后还跟着辆装有西兰的货车。

林梅西就是出口西兰的那家企业的老板

小车停下,林梅西探出头,问道:“叶总,怎么超大也购买嘉禾的产品了,前两年你还向我推荐超大的产品呢。”

叶君黑着一张脸,被人当面拆穿可不好受。

“这不是媒体吹得太凶,农药研发中心的人想研究一下。”

“行勒,你慢慢忙,我忙着去宰小鬼子去了。”

回过头,林梅西就把电话打给了相熟的德农门市部,告知了这一信息。

不过德农并不在意,想模仿,也至少需要几年的时间,那时黄都凉了。

林梅西很欣赏嘉禾的自信。

所以他在和岛国进口商谈判的时候也很自信,就是一个强势。

“涨价了,山本君,太贵?”

“降价是不可能降价的,你大可以去找其它的货源!”

根本不虚,除了出口,林梅西还是嘉禾超市的蔬菜供应商,销路并不愁。

岛商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林梅西的企业建立了自己的产品原料基地,量大、质量好。

如果觉得卖亏了,就涨价,对方别无选择。

因为其它公司的产品要么量小,要么质量没它的好。

这就是掌握了产品的定价权。

就像岛国掌握了西兰种子一样,国内的西兰种子绝大部分从岛国进口,质量确实好,但价格贵得一批。

好在听说天禾也有了西兰种子,只希望早点上市。

林梅西对嘉禾的西兰植保方案心服口服。

别的基地一年死命的一年种三季西兰,而他,选择了早春西兰—大豆—秋西兰的轮作模式。

实际收益却远高得多!

色板诱杀、性诱剂诱杀、食诱剂诱杀、迷向技术阻断成虫交配、天敌昆虫、植物农药。

全程绿色化防控。

没用过化学农药,肯定列表制度上的标准限制对他仿佛不存在一样。

亩均效益六七千元,今年的销售收入即将第一次突破千万元大关。

同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在宁玻,有企业打出了与农残誓不两立的口号,而两年前,这家企业的负责人曾悲观表示企业将全面停产。

在水产领域,沿海的鳗鱼出口企业开始要求基地采用绿色饲料添加剂。

在柑橘领域,瞄准出口市场的农场也在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

蔬菜、水产品、水果、茶叶……

全王生物就这么在中高端农产品领域里横冲直撞,为农民和企业主带去了财富,也为自己带来了财富。

阿魏戈壁上的苦橐草原料经过粗加工后,源源不断转运到地处兰市的工厂。

同样的,还有河西走廊、陇中、陇南的中草药,以及云省的除虫菊。

业务员不停奔波,工厂里的生产线也忙得冒烟。

唯一闲的只有全王的研发中心。

“颤抖吧,新希望!”

“哈哈哈……别贫了,你上次没看到余老大那张黑着的脸。”

“怎么会,他这些年这么拼,不就为了今天的业绩爆发吗?得趁他高兴的时候多说说!”

“嗯,也在理,从来没想对余老大还有这样的一面,还多亏了李慧。”

始作俑者李慧还在专心的看着文献资料。

而在酒泉。

余秦还没走进老板的办公室,迎面就碰到了刚巧出来的瞿阳。

后者握拳比了个战斗的姿势,“颤抖吧,余秦!”

余秦嘴唇不自觉的颤抖了一瞬,人麻了。

还好老板很正常,没那么幼稚。

郭阳接过余秦带来的资料,是关于在攀西和云省地区发展印楝树的合同等资料。

规划已经审过了,现在只是签过字,以及更重要的麻风树情况。

“华夏石油想和嘉禾合作。”

“原本他们已经准备放弃攀西的基地,嘉禾的举动让他们觉得还能抢救一下。”

“于是就想让嘉禾接管基地。”郭阳嘲讽道:“然后为他们提供原料。”

华夏石油并没有拿出足够的重视,只是一个叫康孟的副总联系了一下。

而且还联系的是攀西的印楝树基地。

那只是一个面积500亩的基地。

但凡发一份正式的函件,都会显得正式很多,而现在只会让人觉得是在随机钓鱼。

依然是那张茶几上,郭阳笑道:“有兴趣去管嘉禾生化吗?马上成立的新公司。”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