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除了红旗河,文稿还提了桂省的平陆运河,届时一相连,整个西南西北的联系将更紧密。

另外就是一张张图片,以及一些资料。

整篇构想的篇幅挺长,但想解释清一个庞大的水利工程是痴人说梦。

然而,几个关键点却有解释。

首先是经济支撑,国家经济在快速发展,如果西北西南的能源林真能崛起,完全可以一边开发,一边营利。

种树也可以将时间线拉长,这就是最好的经济支撑。

甚至有可能出现工程还没建完,成本就已经收回来了的情况。其次是技术条件,经过南水北调、三峡、青藏铁路等超级工程的建设,已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还需要长时间的查勘、论证、研究。

然后是生态保护……

一条条的都进行了阐述,等看完所有的论述,有人为此感到兴奋,也有人为此感到惊恐和怒不可遏。

红旗河工程规模空前。

而且是出自企业提出的构想,生物能源--轮作休耕--红旗河工程--生物能源,这下得好大一盘棋。

本期期刊,最大的看点就是这篇文稿,农经整理的其它文章也都是围绕着能源作物而来。

所以,关于生物能源林和红旗河工程的构想,很快就席卷了整个农业体制内。

这注定是一份褒贬不一的构想。

……

酒泉。

从知道新一期《农经》出炉后,郭阳就一直呆在酒泉。

这几天,他每天都早睡早起。

上午锻炼完后,就准时来到总部大厦,打开电脑,喝着茶,看看戈壁绿洲的风景,然后开始上午的工作。

等到下午时分,去公司各部门转转,露个脸,顺便和员工聊几句。

又一个丰收季即将到来,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他也没有过多的插手基层管理。

而是分出了一部分精力放在公司人员组织架构、企业文化、规章制度等等的制定和调整上面。

然后就每是天五点半,轮着召集蔚来田间和微博的工作团队开视频会议,就各项细节进行调整改善。

这一天早上,在梳理完文件等资料后,郭阳决定下乡走走。

不过,越野车才驶出大厦,还没进入主路,就传来阵阵刺耳的喇叭声。

罗修瞄了眼,“老板,好像是秦立军领导的车。”

郭阳也看到了,一辆贴着公务车的黑色帕萨特,“停一下吧。”

帕萨特很快就并排停了下来,秦立军从车窗探出头来,“郭总,你手机怎么关机了?”

郭阳说:“电话太多了。”

“……”秦立军:“农经的文章我看了,写得很大胆。”

郭阳挑了挑眉,“你来就是想说这个?”

“领导让我来转告你,省里会全力支持嘉禾的生物能源战略。”秦立军笑道:“至少休耕,省里已经计划在全河西走廊实施了。”

郭阳笑了笑,“能源林肯定能成的,不仅能成,而且能创造的收益也会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下乡去哪儿,我和你一起去。”说这话时,秦立军已经下了车。

郭阳笑道:“随便转转,走到哪儿算哪儿,提前规划好了路线,下面那帮人一准给弄得漂漂亮亮的。”

“我感觉你在暗讽我。”秦立军上了车,“说来也有一段时间没和你一起下乡了。”

“上面的领导不会又问我南方到底有谁在吧?”

“哈哈哈,不至于,不至于。”秦立军说道:“这篇文章一出,嘉禾和河西走廊就已经绑在一起了。”

“就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郭阳想到了微博和惠农网,等在体制内发酵完,也许也可以通过这吸引部分感兴趣的大众。

华夏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水资源所所长、教授级高工、工程院院士王浩看完有关红旗河的构想后,情不自禁的拍了拍桌子。

“一誓我朝九万天,西望左公柳八千!”王浩感慨道:“设想很大胆啊!”

水资源所副所长赵勇说道:“也太大胆了。”

王浩问:“你觉得没搞头吗?”

“嗯?”赵勇讶然的想了想,所长这句话很有深意啊,“这还只是一个构想,没有任何科学论据。”

“我们不就是做这个的吗?”王浩笑了笑,说道:“行不行,组织一只团队去查勘几次,也就有初步判断了。”

赵勇说:“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工程都还没完,现在推这个不合时宜吧。”

“不是我们在推,是嘉禾在推。”王浩揶揄道:“我们只是顺手而为,何况什么时候实施还说不准。”

赵勇缓缓点头,他有点明白王浩的意图了。

“我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就由我联系专家们做个论证吧。”王浩又说:“看能不能从嘉禾要点经费。”

赵勇说:“这我去问问。”

华夏地质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头白发的赵希涛像往常一样来到所里遛弯,却无意间看到一个新进的年轻人在看书看得入神。

好奇之下,他也站在身后看了起来,隐约之间看到了华夏地图,但上面有一条很怪的曲线,像是一条不存在的河。

年龄大了,他以为眼睛有些,只能凑近了看,一不小心就惊动了看书的小伙。

小伙一激灵,和见了鬼没有两样。

缓了会儿后,魏乐军才说道:“赵老,你差点没吓死我。”

赵希涛问:“看什么看这么入神?”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